正文

也说说“升官图”与“彩选”(1)

退士闲篇 作者:白化文


我读载于《万象》第九卷第二期(2007年2月出版)卷首刊载的苏同炳先生大作《岁朝乐事“升官图”》一文,受益良多。苏先生所述,大体上属于正规“博戏”的升官图,也就是说,那是一部分成年人赌输赢的博弈。苏先生已经把它的内涵、玩法说得十分清楚。解放前,亦即我的中学时代(1943~1948),在北京,每当春节期间,我也和同学玩升官图。我们玩的是供青少年人使用的升官图,玩法要简易得多。读苏先生文后,我又查了一些资料,现在一并写出,狗尾续貂,作为苏先生大文的补充。

“升官图”是一种介于游戏与赌博之间的博戏。它的玩法是:首先,要有一张绘制出的图,从外面到里面画有若干蟠蛇形的路途,中设许多站,各缀以名称。最常见常用的是官名,从外圈的低级“未入流”到最高级的中央政府宰相为止,怕犯上,没有皇上一级。代表性的图,已在苏先生文内附见,请检视。其次,可以几个人一起玩,各人找一个代表自己的记认物,如不同的棋子,或临时写成的小纸片。然后掷骰子以定从起始点向前移动几步,此后再掷以定前进或后退步数。如此往复循环,先到最高点即升至最高官职者胜。可以分析出,其特点有以下几项:

一、掷骰子,最简单的玩法是,一般用一个骰子,轮流掷。按一定的规定,如四点为“德”,六点为“才”,五点为“功”,三点为“良”,二点为“柔”(意为“柔懦”,亦即不称职),一点为“赃”之类。以之定前进后退。解放前,如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北京,文具店里卖给学生等人玩的印好的升官图(约有一张四开报纸那样大),为了怕官府找茬说是赌具,掩耳盗铃,不带骰子,只附一个四面或六面的小陀螺,上有一至四或至六的数字而非骰子点儿,在桌子等平面上转陀螺以定胜负点数。如果是四面体,则四点为“德”,三点为“功”或“才”,两点为“柔”或“懦”,一点为“赃”。另附几个不同颜色(大致有蓝、绿、紫、黄、红五色)的跳棋木棋子,以为个人的记认物。也有赌输赢的,那就复杂得多,常常用到两颗甚至四颗骰子,在骰子碗里掷。计算方法也繁复得多。我没有玩过,不懂。现在读苏先生大文,算是明白一些了,但未经实践,还是缺乏感性认识。

二、升官图有多种。那时文具店里卖给学生等人的就有大体上是按明代官制绘制印好的,也有按清代官制的,按民国北洋政府官制的(最高级为大总统,不怕犯上,因为总统是“国民公推”的,从法律上讲,成年人公民谁都有资格),按北洋政府军制的,按民国初年学制的(加上最高级为留洋博士,西洋高过东洋)。每张大致都是四开报纸那么大。随意挑选。其实,依时代不同、地域差异、文化水平高低,以及男女之别,职业信仰之不同,升官图种数颇多。不知有人统计过没有。过去还有人时时想创新呢。试看下列记述:

明代谢肇淛《五杂俎·卷六·人部二》

唐李郃有“骰子选格”,宋刘蒙叟、杨亿等有“彩选格”,即今《升官图》也。诸戏之中,最为俚俗。不知尹洙、张访诸公,何以为之,不一而足。至又有《选仙图》《选佛图》,不足观矣。

清代梁章钜《浪迹丛谈·卷六》有“升官图”条,内容摘录如下:

余有怀潘芸阁河帅诗云:“同舟本前定,一笑晤邢房。”阅者多不得其解。盖余于嘉庆乙亥年,与芸阁同官京师,偶因献岁,共在林少穆斋中赌升官图,余与芸阁适同入河防一路,至道光乙酉,芸阁与余,果同从公淮浦,絮谈及之,信是天缘前定,前后刚十年也。或问,升官图枋于何时?按此图相传为倪鸿宝所作,前人谓之选格,亦谓之百官铎,所列皆明之官制。其实此戏自唐时即有之,房千里《骰子选格序》云:“开成三年春,予自海上北行,次洞庭之阳,有风甚紧,系船野浦下三日,遇二三子号进士者,以穴骼双双为戏,更投局上,以数多少为进身职官之差,数丰贵而约贱,卒局有为尉掾而止者,有贵为将相者,有连得美名而后不振者,有始甚微而倏然在上位者,大凡得失不系贤不肖,但卜其遇不遇耳。”又《文献通考·经籍门》有《汉官仪新选》一卷,刘敞撰,取西汉之官,而附以列传黜陟可戏笑者杂编之,以为博奕之一助。又《武林旧事·市肆记》有选官图,列于《小经纪》内,亦即此戏。余亡友李兰卿曾手创一图,取《明史》中职官,尽入其中,分各途各班,以定进取,极为精核。余曾怂恿其镂板以行,自分手外宦后,此局遂疏,今无从复问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