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后记(2)

中国人的思维批判 作者:楚渔


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存在的缺陷是如何形成的,肯定是文化和环境造成的;虽然我们在书中也提到过形成的原因,但并没有作更多的描述;在这一方面,中国不少学者研究和探讨过。本书不在这方面作过多重复的陈述。所以对于中国人思维模式的成因,这不是本书的重点,本书的命题是传统思维对中国的进步造成的危害。不可否认,文化、体制、制度以及其它一些客观困素,对中国的进步或衰落是起着巨大的作用,但不是根本性的,根本性原因是我们落后的思维模式。不管怎样,正像罗素所讲的那样,强调客观原因没有太大的意义。本书主要是试图从我们中国人自身,从我们中国人主观因素上来寻找中国落后的根源。终归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毛泽东讲,内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没有内因,外因起不了什么作用。根据我们中国人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总是喜欢从客观条件上找原因,而把个人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如果把什么都推到客观因素和根源上,我们自己还有什么责任?如果我们不能认识自己本身的问题,我们如何进步?譬如近代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以失败和割地赔款而告终,我们都习惯性的认为中国的失败是腐朽的专制制度造成的。不可否认,腐朽的专制制度是重要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中国人自身。当时中国的装备比日本强,中国军队的数量比日本多,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兵没有日本兵勇敢,没有日本人那样的献身精神和团队精神,所以中国失败了。中国的失败,并不仅仅是中国军队的失败,是中国人的失败,是中华民族的失败,难道中国军队不是由中国人组成的吗?有什么样的中国人,就有什么样的军队;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任何两个国家和两个民族之间的战争是最能体现这个民族的精神和气质的。因此,我们还是应该从“中国人”自身找原因,我们才能真正进步。

本书也不是专门研究中国人的性格和素质的文章,文中提到的一些中国人的毛病和特性,仅仅是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模式的结果和佐证。有关中国人素质特性等的研究,鲁迅、柏杨和其他中外学者早有论述,对于我们中国人的这些毛病,鲁迅等人都进行过极为深刻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我们在这里抬出鲁迅等大师来,目的是避免有贬低中国人之嫌,我们对国人的一些批评,远没有鲁迅等大师们那样尖锐。因此,对中国人的批评,也不是本书的重点。本书的命题是落后的思维模式导致我们中国的落后,这是本书的核心。希望看到这本书的读者紧紧抓住这个主题。看过这本书草稿的几个朋友问,为什么不多谈我们中国人思维模式的改造问题,这确实是个大问题。本书最后一章虽然谈了改造我们思维的一些方法和方向。但没有作更全面和更深入的论述,这应该是另一本书的主题了,我想很多应该是我们一些专家学者和政府要做的事情。但我们要强调的是:如果我们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思维的缺陷,谈何思维模式的改造。本书指出了中国人思维方式的问题,实际也就指出了正确的思维方向;把错误全部抛弃,剩下的就是正确。

有关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对比问题,应该是各有自己的特点,各有优秀和糟粕的部分,问题是我们中国人对我们自己的优秀文化继承得太少,而糟粕的东西承接得太多。西方人对他们的文明多是继承了优秀的部分而扬弃了错误的部分,所以西方人总是能在批判中前进,而我们中国人正好相反。这是中西方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一个极鲜明的特点,国人应该很好地深思。

本书文章不太长,大约七万余字,原来写到了十多万字,后来都给删掉了,我们想七万余字能说明问题就够了,因为我们不想耽误读者过多的时间。这本书,读书速度快的人,差不多一个小时左右,读书速度慢的人,大约也就两个小时就能看完,这样不至于瞎耽误读者的工夫,但我还是真诚希望看到这本书的人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和收益。最后,还是用尼采的话结束这篇《后记》:

在所有写就的著作里,我只喜爱作者用鲜血写成的。用鲜血写成的著作,你将体验到,鲜血即思想。

——尼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