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吴经国:北京奥运的“关键一票”(2)

奥运中国 作者:张永恒


吴经国还记得在出发前,父母亲即语重心长地告诉他:“这次投票,你一定要记得你是中国人。”他们并未明说要他支持北京,但他们眼中的期待,吴经国了然于胸。另外,选后一个月,收到何振梁主席的谢函,除对于他的支持表示谢意外,更谢谢他为北京拉了不少票。  

2001年7月13日,决定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时刻终于到来。第一轮投票后,第二轮投票开始,两分钟后结果出炉。 吴经国对坐在两边的委员轻声道:“选举已经结束,北京获胜了。”在他左边的新西兰籍委员威尔逊高度近视,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我答:“相信我,主席很快就要宣布结果。”他屏息以待历史性的一刻到来——北京在第二轮中以56票过半数夺下奥运会主办权。  

只见萨马兰奇接到信封,撕开封口,拿出纸条念:“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为北京。”全场顿时欢声雷动,北京代表团成员从座位上跳起来,高兴地拥抱在一起。吴经国也从座位上跳起冲向何振梁,他们情不自禁地相互拥抱,喜极而泣。何拍着吴的背说:“经国,你做了件大好事。”吴答道:“何先生,我们俩共同为中国人做了件大好事。”他俩真情的流露感动了在场许多委员。许多中外媒体冲到他们面前,镁光灯闪个不停。  

  四、平生只有“两个梦想”

“我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来协助国际奥委会推动所有的有关奥林匹克事务,我人在台湾,祖籍是苏州,是中国人,我必须非常明确地表达我对北京的支持,协助北京来申办2008年奥运会,而且我还会一如既往地投入到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工作中去。”

如今,吴经国先生先后考察了100多个国家,在奥运场馆设计、建设与评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吴经国先生还兼任北京奥运会协调委员会委员,受国际奥委会之托担任工程建设组的召集人。

吴经国先生一直致力于两岸的交流,他告诉我,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是全球华人共同关心的一件大事,在北京奥运的筹备过程中,两岸各界有许多方面可以合作,如奥运主赛场的设计招标活动中就有台湾同胞递交的方案,尽管没能中标,但至少有了一次参与的机会,是两岸同胞为奥运携手的一个表现,肯定会对两岸交流有所帮助。他还积极呼吁台湾同胞参与捐建北京奥运游泳馆。

作为国际奥委会文化委员会委员,吴经国先生一直关注北京奥运会歌曲的征集情况。他认为,在奥运体育比赛越来越走向国际化的今天,奥运文化上还是应该突出主办国的地方特色。“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还是要展现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这也是将中华文明向全球推广的舞台。”吴经国觉得中国有那么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人才,没有理由创作不出优秀的奥运歌曲,更不可能让哪位国外的歌手演唱北京奥运会歌曲。吴经国希望2008年北京奥运会应该在开幕式、点火仪式、主题曲等各个环节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通过奥运会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

吴经国还告诉我,北京举办奥运会是他一生的梦想。此外,他还有第二个梦想,那就是希望在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在中国同一块牌子下,台湾运动员和大陆运动员能够手挽手地一起步入会场。他说:“我和何振梁先生相约,我们两个人一起走在这支队伍的最前面。”他说,这将是他和何振梁先生一起为历史做的一件事情。吴经国先生祖籍苏州,1946年出生于重庆,曾获得台湾十大杰出青年称号。他袒露心迹:“虽然在奥委会的工作常常要面对很大的压力与不解,但丰富了自己的人生。”

1984年,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奥运会上为中国摘取第一枚金牌,2004年“亚洲飞人”刘翔一鸣惊人,中国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的拼搏早已将“东亚病夫”的帽子甩入了太平洋!奥运会是体育明星的最大舞台,承载了他们太多的欢笑与泪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