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姚明:王者归来(1)

奥运中国 作者:张永恒


姚明,中国著名篮球运动员,美国NBA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作为中国的“名片”,姚明成为世人瞩目的篮球明星。他现在最大的心愿为何是“2008年再做一次旗手”?

从一出生就备受关注的巨大婴儿到中国第一个NBA明星,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笔下的姚明成长之路。未出生已被体委预定,姚明的传奇经历,被西方人广泛关注。

这种非常西方化的纪实性的笔调,对习惯了中国媒体传统报道方式的国内球迷来说,是很不熟悉的,但正是这种陌生感,才最大限度地体现出了这本书的价值。一切的一切:成长中的痛,训练中的苦,生活中的酸,胜利后的甜,你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 [美]布鲁克·拉尔默:《姚明行动》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8年奥运会,因为刘翔,很多人想看110米跨栏;因为姚明,很多人想看篮球。

随着2008年奥运会来临,中国体育各个项目都在磨刀霍霍。姚明已经明确表示:“我非常想再做一次(中国代表团)旗手。从1984年中国参加奥运会开始,旗手一直出自我们中国男篮。”

也许在休斯敦参加NBA常规赛时,繁忙的、紧张的赛事令姚明还没有真正投身到为北京奥运会做准备的过程中。但是回到祖国之后,在积极养伤以及到日本征战世锦赛的同时,姚明已经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备战2008的行列里。2006年7月21日,作为2007年上海特奥会形象大使,他还出席了特奥会公益宣传片发布活动。面对3名特奥会选手,姚明拿出了自己精心准备的三份礼物。他把一双运动鞋递给一名选手,微笑着说:“希望你穿上它能跑得更快。”

  一、中国“名片”

还是2006年在上海采访特奥会时,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邱伟昌对我说:“作为上海人的骄傲,姚明和刘翔在体育上取得辉煌的同时,还有着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儒雅、宽厚。

不少美国人曾认为中国人是古板的、落后的,可是米的姚明和他的打球方式给美国人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感受。他谦逊而彬彬有礼的举止,让美国人耳目一新。前中国驻美大使杨洁篪曾给姚明取了个别号——中美外交的民间大使。

毫无疑问,姚明在NBA的几年间,在美国人心目中树立了中国人的新形象,姚明也因此成了美国人眼里的“中国名片”。这张“名片”有时相当管用。在姚明加盟之前,休斯敦火箭队主场里没有任何与中文有关的内容。姚明来了以后,门卫只要看到亚裔人,立即会用中文问候“你好”。而每逢中国重要的节日,如春节、元宵节,原本只在华人社区活跃的一些歌舞团也会被请到丰田中心去献艺。可以说,姚明身上所折射出来的中华文化的底蕴,改变了许多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同时也让美国人最喜爱的篮球运动打上了中国印记。

每逢休斯敦火箭队主场比赛,全场上万人的呐喊声会让人热血沸腾。当地观众只要看到中国人,都会伸出大拇指,用不太熟练的普通话“姚明”、“谢谢”等来表达他们对姚明的热爱。

而姚明前往NBA,也让美国的篮球赛有了更多的观众。

据说现在,姚明已被美国人视为最可亲的运动员之一,他的良好形象也影响了很多华人。他们教育孩子要“努力成为像姚明那样的人”。因为姚明,很多华裔孩子学中文有动力、有激情了,甚至一些美国人也因此开始学习中文。有姚明打球的赛季,姚明球迷俱乐部能帮火箭队多卖两万多张票,仅是休斯敦的华人贡献给火箭的财富就高达100多万美元。

  二、高度决定影响力

什么是姚明的高度?其2米26的身高,是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身高再高,终有其极。姚明的高度,更体现在“姚品牌”的高度上。

出色、谦虚、幽默、真诚、健康,这些词汇人们并不陌生。但当这些词汇统一到一个人身上时,这个人也就获得了品牌效应。姚明正是以这样的姿态游走于中西文化之间,在个人与团队、公益与商业、有形与无形间,游刃有余地完成一次又一次精彩的亮相。而出色、谦虚、幽默、真诚、健康的个人品格,也逐渐成为“姚品牌”的核心。

假如没有加盟NBA,姚明不会成为今日之姚明;假如不是来自世界上人口最多、市场潜力最大的中国,姚明不会拥有今日在NBA之地位;假如姚明仅仅会打篮球,赛场之外的姚明也不会有今日影响深远的巨大号召力。

时势造英雄。机遇选择了姚明,NBA选择了姚明,姚明全方位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中美文化间又多了一个直接交流的平台。这是中国篮球的贡献,这是中国体育的贡献,这又何尝不是姚明带给中美两国、带给世界的贡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