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于西蔓: 五彩人生 七彩世界(2)

奥运中国 作者:张永恒


  二、源于那年那梦

“还记得有次在餐厅里见到一位老太太,特别震动。那时候我也就二十五六岁,没见过比我妈妈还好看、还会打扮的人,那老太太的穿着品位让我很羡慕。当时我想,我也挺爱美,要学着打扮可能更好看。”

“人不可能同时坐在两把分开的椅子上,天职,永远都是最适合你的椅子。我认定,色彩咨询顾问就是我一生的天职”。 

年龄很小的时候,于西蔓就对美有特别的神往。出生于东北的她在文工团大院长大,这使得小时候的于西蔓特别爱美。但那时候她赶上的是一个没有色彩的年代,人们并不敢大胆地以色彩来表现自己,而她则尽可能地去发现搜罗颜色好看的衣服来穿,1987年,于西蔓经过严格的考试被公派去日本航空公司研修。1年后,她考取了日本早稻田大学的研究生。和大部分留学生一样,于西蔓当时也异常艰难,高昂的学费、让她头疼的数学……

然而,不同于大多数留学生的是,艰苦的学习并没有让她放弃生活之乐。在学习之余,她挤出时间去参加化妆、插花、丝巾系法的学习班,并将很多钱花在买时尚杂志、丝巾、时装上。别人都觉得她这样做不可思议,但只有她自己才知道,正是这些唯美的“奢侈”,一点一滴地积淀成她日后色彩事业的坚实基础。

美丽的梦想积聚起来,就成了人生的追求。1998年,她回国创业。她被众多媒体称之为“中国色彩第一人”。她把国际上流行的色彩咨询业引入中国,为个人、产品、企业,乃至一个城市,寻找与其匹配的色彩风格规律,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的空白。

“女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有的人适合相夫教子,有的人只有在工作中才能燃烧。我是后一种人,追求人生价值的最大实现。拿破仑说过,当你到了一个不熟悉的城市,你就要研究它以期占领,因为战场永远和梦想一样辽阔。”

  三、找到自己的颜色

这么多年,每一天她都觉得这个职业真好。“我现在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坚持下去也有更多的动力和韧劲。”她说:“我可能是公司里精力最充沛的人、最爱笑的人,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我都想办法克服,白天嗓子累哑了,晚上还要给各种媒体写专稿,最近还集结出版了《女性个人色彩诊断》、《中国人形象规律》等五本系列丛书……每天就睡四五个小时,还是精神抖擞,因为工作让我有成就感。”

“布道”起步过程很艰难,当时西蔓还和手下的员工开玩笑说:“如果没有顾客上门,也没人打电话来咨询,你们千万别急着辞职呀。”她并没有像别的企业那样采用广告攻势开拓市场,而是先作了几场色彩理论的演讲,告诉人们怎么找出属于自己的色彩。

第一场大庭广众之下的演讲是在王府井的世都百货,“西蔓色彩工作室”的大招牌早就摆出来了。准11点,她打扮利落走上台,却发现台阶前一个人都没有。拿着麦克风,她进退两难,当过大学老师留过学,但那一刻她觉得自己就像个大街上卖鸡蛋的,必须自己吆喝。好不容易她开口了,对着假想的观众演讲。3分钟后来了三两个人,10分钟后有了一小堆人,过了半小时,台前挤得水泄不通……演讲结束后,掌声很热烈。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她腿一软,趴在桌上眼泪就掉下来了。第一步终于迈出去了。

西蔓的第一个客人也是免费的——大学同班的一位女生。说服那个女生用足了力气,半年才扭正她的观念!那半年,西蔓总带她逛燕莎、赛特,还买衣服送给她,让她进到办公室每天都能听到“哇,好漂亮!”在西蔓的“强迫性实验”下,那个女生终于慢慢接受了色彩理论。

真正给顾客作色彩诊断,更难,真的就是观念冲撞!西蔓告诉在中国的第一位顾客,她的风格属于少年型,适合干练利落的中性化服装,对方简直从座位上蹦了起来:“我怎么能是少年型呢,我是女人啊!”好不容易她才接受建议:把烫的长发剪短,穿立领衬衫,宽幅的花裙子收起来……三天之后,她又来了,兴奋地说:我的朋友都说我越来越漂亮了!

战场就是这样打下来的:事先对开拓市场的困难估计,以及一直以来的韧劲,就是保证。

  四、建议北京“洗脸”

“城市色彩是景观色彩,是一个城市的第一印象。”说到2008奥运会,于西蔓兴奋地说:“我希望鼓动政府再给北京市洗脸,目前北京市的整个基调还是灰色调,我希望经过布局后,2008年的时候会更好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