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埃里克:奥运将会改变中国(1)

奥运中国 作者:张永恒


埃里克,曾任《世界报》主编,法国《回声报》副主编、专栏作家。现任法国国家经济委员会委员。

我们能否看见这样一条路径:奥运会将改变中国,中国将改变世界?

中国属于世界的一部分,中国在不断地改变,这种改变本身就是在改变世界,所以说,中国一直在改变世界。从逻辑上讲是这样,而我们要关注的是,中国在多大程度上,中国在影响别的地方。

《当中国改变世界》的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引用了帕斯卡尔的一句话:“中国使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但依然有光明可寻,去寻找吧。”《当中国改变世界》就是他“寻找中国”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坦言:“虽说我不是中国问题的专家,但我不可能不观察到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中国经济实力的上升。我注意到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经济现象之一,就是中国经济的崛起。”

中国将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一个法国人,凭他对中国30年的追踪观察,写出了一本畅销书,引起了世人的注意。这个人就是经济学博士、法国《回声报》副主编、法国国家经济委员会委员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这本书就是《当中国改变世界》,2005年2月在法国出版,短短一个月内即登上法国畅销书排行榜,5个月后其中文版在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亮相。

  一、“不懂政治”的中国问题专家

2005年12月19日,圣诞节前夕,京城商场店铺已经有了浓郁的圣诞和新年氛围。来北京为新书做宣传的埃里克博士住在东三环京广中心,这里曾是京城第一高楼,很方便俯瞰“皇城根”的全貌。在一楼大厅,埃里克博士西装革履,很悠闲地泡上一杯咖啡,操着熟练的英语,一边跟我漫无边际地聊中国经济,聊即将到来的奥运会,一边自言自语地说:“该回家过圣诞节啦。”

和埃里克谈话是很轻松,这个中年法国人具有幽默的气质。

记者:“您曾经是一名记者,从事新闻报道27年,而且主要是经济报道,为什么对中国这么有兴趣呢?”

埃里克:“在人类的经济史中,还从来没有过一个如此巨大的国家(13亿人口),在一个如此短的时期里(25年),有过如此迅速的增长(每年8%)。这一成功理应使人欢欣。在过去1/4世纪的时间里,世界曾改变了中国。今天,中国就要改变世界。正因为如此,才使当今最有名的美国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不得不断言‘中国是世界上从未有过的、最好的发展成功的案例。’如果用动物打比喻的话,今天的中国就像一头闯进世界经济瓷器店的大象,为了给大象腾出地方,人们需要对瓷器店进行重新改造。为了使大象找到自己的位置,还需要对它进行驯化。任何操之过急都是危险的。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这种举足轻重的大国地位,不得不令每个中国人感到光荣和自豪。”

“我不是汉学家,不懂政治,也不想教育什么人,我甚至不会说汉语。我只是一个经济记者。……我每年至少来一次中国,每次都目睹中国经济的巨大变化。……中国经济腾飞已经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我不能不关注中国,任何研究经济、报道经济的人不能不关注中国,所有参与经济活动的人都不能不关注中国。”

记者:“感谢您对中国的关注。注意到您在《当中国改变世界》这本书中用了相当的篇幅论述了申奥成功带给中国的变化以及对世界的影响。请您谈谈北京2008年奥运会带给我们的新变化?”

埃里克:“‘从现在起到2008年,我们将为奥运会做好一切准备。首都的全部居民都将会讲英语!’这是北京市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向我们解释2008年奥运会准备工作的进展。现在,首都的基础工程进展得非常顺利:十多个场馆正在建设中。到处都在平整土地、重建,紫禁城也被粉饰一新,城市将变得很干净。有关官员保证说,奥运会的准备工作是国家大事,他们会很好地完成,完全可以令人放心。”

“奥运会将改变中国。当然,我主要是从经济的角度来说的。综观这些年来各国举办的奥运会,特别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只要操作得当,一般都会带给举办国经济腾飞发展的契机。”

“1964年,全世界惊奇地发现飞来了一只新的稀有大鸟——正在起飞中的经济大国日本。国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很快动员起来。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在世界经济增长的竞赛中已摘到了金牌(年增长率为8%—10%)。当年的东京奥运会成了首次展示日本新生工业经济的橱窗,其运作极为成功。然而,运动会还是有个缺陷:所有外国人都曾迷路,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道路没有标志牌,奥运场馆只有日语指向牌,当地居民也难以给外国人提供帮助,他们能讲的外语太有限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