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尹智君:京味儿 中国茶(2)

奥运中国 作者:张永恒


  二、“国饮”与中国独特的茶馆文化

泱泱华夏,炎黄子孙,国人与茶有着五千年的情缘。茶圣陆羽《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出神农。”从唐宋遗风,到明清兴盛,茶文化已悄然铭上深深的民族烙印。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对我们老百姓来说,就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通六艺,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和茶文化的发祥地。茶陪伴中华民族走过了五千年的历程。但今天,一亩茶园都没有的英国在茶业方面收入最多;日本在唐宋时代是中国茶的学生,而在当代,日本学生超过了中国先生。中国茶产业能不能围绕北京奥运会做一番事业,能不能培育出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中国著名茶业品牌,能不能培养出优秀的茶艺形象代言人,能不能多创造一些奥运茶艺的服务金牌、销售金牌。这一切,取决于我们能不能整合好中国茶业资源,能不能把握好北京奥运会的历史机遇。

自明清起,北京城就成为中国茶文化的中心,北京茶馆之多,北京人爱喝茶都是出了名的,因此茶文化成了京味文化的一部分。2008年北京奥运会点燃了京城茶界的“奥运情结”,他们希望古老的中国茶艺能为奥运增光添彩,同时借助奥运东风重振雄威。

一个令尹智君受到启发的事例是: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让更多人认识了日本寿司,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让韩国的泡菜扬名天下。那么2008北京奥运会,也隐含着一种可能,中国茶变得有更多的“世界味”。

“北京2008年奥运会是宣传、推广中国茶文化的最好机会。”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付磊博士建议北京奥组委,希望将闻名世界的中国茶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特许商品。在由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举行的一份奥运特许商品调查报告中,食品和茶叶排第一,纪念品和工艺品排第二,服装和丝绸排第三,瓷器和陶器排第四。可见,茶在中国老百姓生活中的热力。利用奥运推广中国的茶文化,是再合适不过的。

1964年东京奥运会时,就有一个巧妙营销的案例。当时,生产相机的柯达公司是东京奥运会的赞助商,而富士公司则没有入围,但该公司却抓住奥运的大好时机,在奥运期间举办送一次性富士相机的活动,带来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中国社会科学院茶研究所陆尧秘书长认为,我国的茶企也可以准备一些以茶文化为主题,带有企业品牌标识的礼品,送给各参赛国的领队,由其分发给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另外,还有中华茶艺、茶食品、紫砂壶等都可以另辟蹊径,达到推广品牌的效果。

尹智君说:“茶文化的核心与人文奥运的灵魂天然地结合在一起,我们应该搭乘人文奥运的列车,将茶叶品牌的树立和推广做好,做实,做强。”

北京奥运商机的确诱人,但中国茶与其他行业的多数企业一样难以成为赞助商,而中国茶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承载着悠久的中华文明,对外国朋友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关键是,中国的茶企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