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吸引力的提升(1)

城变 作者:王志纲工作室


吸引力的提升

2003年,注定是成都广受关注的一年。成都的好运似乎从那时起就接连不断。就在成都市党代会召开不久,2003年8月27日,中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一条爆炸性新闻:全球IT巨头英特尔落户成都。经过四川省和成都市政府长达两三年的努力,英特尔终于决定在成都高新区投建其在全球的第五个芯片封装与测试厂。此项目首期投资金额高达3 75亿美元,超过上海的芯片厂,是成都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外资项目。英特尔的落户,是成都吸引力的集中体现。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克瑞格·贝瑞特对媒体表示:“我们期待通过与成都市人民政府的亲密合作,在这个美丽的城市建立一个世界一流的封装与测试工厂。

英特尔成都工厂将成为英特尔现有的全球半导体工厂网络的一部分,而这也代表了英特尔对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鼎力支持。”值得注意的是,参与这次角逐的还有上海、苏州、深圳、西安等城市,但英特尔最后还是情定成都。为什么是成都?事实上,英特尔在成都的投资计划酝酿已久。早在贝瑞特2002年访华期间,就分别对我国国内的几大城市进行了考察,其后,英特尔高层又多次秘密来华,从市场环境、生产环境、居住环境等多方面进行了考察。

据业内人士分析,除了中央政府支持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和成都的区位优势是影响英特尔决策的重要因素外,成都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完全符合芯片制造的要求,也是成都最后夺魁的重要原因。成都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我们之所以如此关注这个事件,还因为该项目的落户对成都的影响非常深远。

英特尔公司的产品实行全球直运,进出口量大,交货频繁,对通关、航空、物流等将起直接拉动作用,一些长期为英特尔服务的物流企业将会跟进。英特尔选址成都将吸引国内外、上下游配套厂家跟随投资IC设计、芯片制造等相关行业,促使成都IT业的发展。同时,英特尔公司世界级的知名度和巨大的产业向心力,将引导世界各国IT产业的巨头将目光转向西部地区,形成跨国公司西进的趋势。

英特尔为何落户成都2003年8月27日上午10时,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克瑞格·贝瑞特在成都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注资3 75亿美元,在成都投建一大型芯片封装与测试工厂。这是英特尔第五个全球制造基地。英特尔选点,成都入围整个事件的“萌芽”还得追溯到2001年2月5日,两位神秘女士出现在成都高新区,她们是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政府关系总监王黎和税务经理潘丽敏,她们此行的目的是为英特尔在中国西部投资事宜进行可行性考察。英特尔无疑是一块金字招牌,英特尔的高级职员走到哪里,都会牵动那里政府决策层的神经,成都当然也不例外。

此次成都初次“相亲”,英特尔便有了“谈”下去的欲望。紧接着,拷问随之而来。一系列的调查提纲从英特尔传到成都高新区,短时间内,一份份答卷由成都高新区传回英特尔。成都与英特尔方面由此开始了极其愉快又极其艰辛的“亲密接触”。说愉快,从接触一开始,双方就开诚布公,合作愉快;说艰辛,英特尔用撒大网的方式,在项目论证前期,有八个国家的十余个城市进入他们的视野,成都只是他们项目运作中的一枚棋子。2001年10月,英特尔公司的一位重量级人物——高级副总裁、全球战略决策总监虞有澄博士应邀访蓉。经过全方位分析后,成都方面做出判断:英特尔高层频频到访成都,成都肯定有巨大的诱惑力。机遇稍纵即逝,事不宜迟,立即行动。时值2001年除夕。

下午5时30分,成都市委常委会议室灯火通明,常委们对成都吸引英特尔公司落户群策群力。“马上组团出访英特尔总部,抢在英特尔一季度开董事会前,争取主动。”

2002年3月11日,由市长李春城带队的成都特使团登上了飞赴旧金山的班机,并特邀贝瑞特5月11日再次莅临成都。贝瑞特5月11日“数字化西部·成都2002”之行特别愉快。一个世界顶级企业的总裁两次到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中的城市,这本身就说明了英特尔的态度。李春城一行从英特尔总部甫返成都,便启动非常之策——由市外经局牵头,成立英特尔项目工作小组。抽调精兵强将,整合一个精英团队,成立了环境及成本评价、政策法规、进出口通关、技术咨询、接待会谈等6个专家小组。成都留住英特尔一开始跟成都接触,英特尔就给出问卷,并且附上其他城市的优惠条件,这样做的用意很清楚——这是竞争对手的条件,成都自己看着办吧。对2001年成都的第一轮回答,“其实英特尔不满意,成都当时已经被筛出去了!”经过成都方面持续不断的艰苦努力,又重新获得了英特尔的兴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