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我的天堂电影院——麦圣希02

我的天堂电影院 作者:百老汇电影中心


因为人、因为观众对一间电影院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会员卡印上了“My Cinema( 我的电影院)”的字句,希望百老汇电影中心成为观众心目中的电影院。当电影中心在北京开业一周年之际,我们打算推出一本小小的纪念特刊,记录过去一年在这间影院中发生过的事情,因为发生过的事情实在太多。偶然的机会,“活动搞手”吴靖跟世纪文景的编辑黄安乔谈到这

个项目,她也雀跃起来。两人讨论之后,决定将纪念特刊的内容延展出来,变成大家手上拿着的这本书,更为我们起了这样一条更贴切、更电影中心的书名——“我的天堂电影院”。

的确,你和我都有自己喜欢的电影院,原因不一,可能因为位置方便,可能因为环境舒适,也可能因为影院是你跟初恋情人认识的地方,也可能是儿时父亲带你去看第一部电影的影院……总之大家爱上一间影院的原因各有不同。这本小书就从这里出发,找了不少名人、名作家,看看他们眼中的影院,看看他们跟电影院那种毫不暧昧、单刀直入的爱的关系。

没错,杜琪峰在访问时都是抽着雪茄、架着墨镜的,跟在媒体上看见的他没什么两样,但杜sir 一向大情大圣,言语间流露出对香港的情,和他爱电影如爱大婆一样浓烈。尽管他在媒体前很酷,可他谈到成长时的旧式大戏院和戏棚时,总是手舞足蹈,眼睛放光,单是在戏院门前可买到的小食,牛杂、鸡爪、甘蔗、瓜子、香烟,等等,已经叫他喋喋不休,缅怀感慨。可是这一切都已成过去,一如少年杜sir 放学后走到银幕后面,偷看“工余场”电影,补习成人世界中的条规……此时我的脑海里便浮现出《四百击》中安托万逃学偷牛奶的画面。

彭浩翔在影院的经历,像极了他的电影,鬼马调皮:小时候从戏院后门溜进去,说忘了东西,要去洗手间,和哥哥里应外合,在前排旁边位置看早场,一看便看到当上导演,继而拍上他的第一部短片作品《智勇三雄》。几年前还在电影中心首播,彭妈妈那时还到场,现场的反应好到不得了,既搞笑又温馨。昔日的人和事,总在影院这空间发生化学作用。

顾长卫跟所有最爱电影的人都有同一个愿望——在电影院工作。卖苦力也好,当检票员也好,能在影厅里看个饱就更好。顾导就在文化宫里与电影结下了不解缘。那些日子,见证了历史,留下了电影院发展的印记,而最重要的是,成就了一个导演的诞生。

很难想像汤唯是一个漫画迷。在香港,漫画迷总带有贬义,令人想起足不出户的宅男宅女,但套在汤唯身上,格格不入,明明她已表明身份是个漫画迷,你偏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硬要绕过负责逻辑的左脑,怎样都要游说自己“她是个伯格曼迷”。汤唯就有这样的能耐。

电影院跟当地电影运动绝对是息息相关的,单万里老师和闻天祥老师都指出了这一点。北京电影资料馆跟中国第五代导演,法国电影资料馆跟法国新浪潮,台北电影资料馆跟台湾新电影运动等,都是由艺术电影院孕育出艺术电影观众,继而掀起一场又一场轰轰烈烈的电影运动,当时观众对艺术电影的热情,绝对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试想想单老师说到的“用一辆自行车换一套意大利电影回顾展的电影票”,今天听起来是天方夜谭,但当时那种“求片若渴”(闻天祥语)的程度,今天不能比拟。电影运动没有合适的观众,绝对成不了气候。

读到张泠在芝加哥的经验,不期然地也想到自己在伦敦国家电影剧院的一次相似的经历:平日两点的场次,看的是雷内· 克莱尔(René Clair)的 《意大利草帽》(Un chapeau de paille d’Italie,1928),无声黑白片,竟然全院满座,环顾四周,满眼是头发灰白的观众,自己也就成了最年轻的观众。对商业挂帅的香港来说,这简直难以置信。一个城市的文化程度,多多少少也可从当地的艺术影院看出一二。伦敦和芝加哥,或许正面对艺术观众老化的问题,但回看北京和上海,我们的观众是何其年轻!

说到观众,卫西谛的论述,活脱脱的是一个影迷的诞生。诞生的过程中除了看到一位影迷对电影的热情之外,更看到了社会的变迁、观众对独立电影的看法。看VCD 长大的观众,自然“胸襟广阔”,较易接纳低成本制作出来的美学,但一下子从DVD 里补看了中外经典,见过大制作,自然就不满足于DV 摄制的效果。不管怎样,电影硬件的进步,从录像带到VCD、14 吋电视机、DVD,都见证了独立电影的发展,起码造就了一批独立电影导演,建立他们的美学观;他们还未当上导演,不就是影迷一个。

每个年轻影迷,大抵也会梦想有一天能像周健蔚般身份转化,从影迷成为上海电影节选片人。从影迷到电影人的过程,艺术影院总扮演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好像今天已经消失了的上海胜利艺术电影院、台北的真善美、香港的新华戏院,它们都是影迷成长的安乐窝,也如林明杰所说,香港湾仔由艺术中心、影艺、新华所形成的艺术影院地带,便是影迷流连的好地方。我们在光影中成长,在光影中看世界,我们的价值观也在这些光影中慢慢建立起来,最终我们能否从影迷蜕变成电影人,除了因缘际会,还看你有多傻,有多栽进这个光影世界。

李安导演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个玉娇龙,每个人心中都有座断背山”,对影迷而言,我们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天堂电影院。你的天堂电影院在放什么精彩节目,那得靠你自己。

你就是这座天堂电影院的放映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