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爱在录像厅的日子(2)

香港制造 一梦十年 作者:魏君子


那几年差不多所有电影在放映前都会有《张飞审瓜》、《小马虎》之类的加演;那几年很多父母抱着孩子进影院,因 此常会有婴儿的哭闹声响彻放映厅。如果工作人员不露面,父母会在原地用几分钟的时间哄孩子;那几年每到中午12点左右电视里就会冒出一个“五四青年”模样的香港人高歌《我 的中国心》;那几年电视里经常插播的并非“请您欣赏”或者 “广而告之”,而是一个得奖舞蹈《担鲜藕》;那几年街头书 摊上摆满了名为《××山》、《××池》、《××传奇》的乱 七八糟的杂志,故事中多“无头女尸”、“裸体女尸”,封面 插图设计专“擦色情边”(即电影《顽主》开头宝康给于观看 的那摞东西);那几年“人体摄影画册”特别多,在书店里须 出示所谓“摄影证”才可翻看购买,不过在书摊上只需交一元 钱,摊主就会把神秘的画册从透明包装袋里抽出来让你翻一 遍 离奇的是所有的画册都标价“”元;那几年《大众 电影》巨牛,期期都有吸引眼球的“国产大美人”;那几年《环球银幕画刊》像今天的时尚杂志一样属于贵族读物,上 面的外国女星写真让所有未成年人、成年人想入非非;那几 年录像厅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录像机(多为单放机)这 种昂贵电器已经开始进入家庭,其主要标志是很多小青年因 聚在一起看黄色录像被邻居举报进了派出所……

文化宫、文化馆、电影院都成立了录像厅(注意:私人 录像厅尚未出现),放像设备都是日本产的,一台单放机、一 台彩色电视机、一本价值一百多块的录像带、数十排座椅, 硬件设施就齐了。我最常去的是电影院录像厅,看了《雪山飞 狐》、《义侠萧石》、《狂风沙》、《塞外夺宝》。印象中, 王羽的片子多一些,演的都是侠客,一身纤尘不染的白衣,冷 冷的神色,从来都是背对强敌使出杀招,惊为天人啊!

因为普遍是单放机,由此杜绝了发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任 意复制现象(回想VCD影碟、录像带并存时期,多少音像出租 店老板用一台影碟机、一台录像机就组成了盗版生产线,真是 天壤之别啊),所以大多数片子都是对得起观众的。我甚至觉得那时候的正版录像带和今天的盗版或者正版DVD有得拼!录

像带的画质音质均达一流水准,不像今天的DVD影碟,画质、 音色能明显地划分出三六九等。几年以后,盗版现象增多,很 多录像带才在片头加上了“版权所有、翻录必究”的字样。后 来,盗版现象愈演愈烈,于是所有的片子都在片头加上了一张 皱皱巴巴的纸,上面手写的“文录引进××号”,字样清晰可 辨。以后越来越多的盗版干脆连上述“严正声明”和“手写文 件”都老实不客气地搬过来……

还有,记得很多功夫片都是画面严重变形的,我们那时管 它叫“大长脑袋的” 其实,简单明了地说即今天DVD迷所 深恶痛绝的“拉长脸现象”,在专业网站“DVD不完全手册论 坛”我们常能见到“拉长脸”版本通缉令。不过今昔两种“拉 长脸现象”有着本质的区别,今天的“拉长脸现象”好像问题 出在数码制作上,画面在保留片源原貌的基础上纵向拉伸,如 果你的电视机有模拟16∶9功能,你还可以把视图压扁勉强观 看到“正常图像”(海信电视)。过去的“拉长脸”则要有相 当大的画面缺损,很多时候,连职员字幕都被削掉半边,在把16∶9的宽银幕影片以4∶3方式采集的胶转磁过程中才会有这样 的画面缺损,有人偏好的4∶3版本(《空军一号》)是纵向内 容多出 难道竟没注意到横向上画面两头都被切掉了吗?要 鱼翅就没了熊掌!

直到1991年,我才发现谜底。那是在电影院第一次看《红 高粱》,期盼了许久,心情激动万分,想不到银幕先打出来的 居然是4∶3画面,人物景物都被拉长了 和过去看到的“大 长脑袋的”版本录像带一样!我差点儿把这种画面变形当成了 导演张艺谋视觉造型的独特表现。好在片子放了十几秒骤停, 几分钟之后,又宽又阔的16∶9画面才在银幕上展现开来,原 来,起初放映员忘了换宽银幕影片的专用镜头。

过去我以为宽银幕电影都是在大尺寸胶片上存储图像的,

后来看了有关书籍才知道有一种摄影机变形镜头,使标准宽度 胶片得以记录超标准宽度画幅,影片放映时,只需要在电影放 映机上加变形镜头对胶片上的画面进行相反的变形,就可以还 原舒展宽阔的影像。由此我们肯定早期录像带的“拉长脸现 象”是未用宽银幕影片专用镜头加上4∶3的采集方式造成的。 奇怪的是当时很少有人对此种“拉长脸现象”提出质疑。只因 大家非常饥渴,觉得有的看就不错了,哪儿还有工夫去挑什么 毛病!

长期观影,我们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电影制作技术 理论,比如,通常我们会肯定地认为伤者的鲜血都是红钢笔水 儿,往对方胳肢窝里捅一下侧面看去就是刀剑刺透人体,功夫 片里的超高腾跃都是倒放演员下跌镜头实现的(呵呵,这倒不 是猜测,当年央视少儿科教片介绍过这方面内容)。

今天的录像厅已经成为民工的乐园、盲流的天堂,里面的 肮脏即使在黑暗中你也感知得到,空气污浊程度好比北方冬天 的县级拘留所,设施之陈旧更是超乎想象,灯一亮,你就会发 觉自己竟置身于废品回收站的仓库里当然,灯是从没有亮 过的。大多数观众都昏昏欲睡 他们要养足精神等待午夜场 的特供片,他们到这里来的目的就是目击色情然后想入非非地 入眠。

纯真年代已经结束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