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洋马·马·骑马民族

日边瞻日本 作者:李长声


原始马只有狐狸大小,后来进化,脊背拉长了,而且跑起来不像猫狗那样弓,正好给人当坐骑。马的切齿和第一臼齿之间有豁口,大约公元前一千多年,比弼马瘟聪明的人类发明衔,横亘在那里。于是,前有衔辔,后有鞭策,一日而致千里。马是什么时候被带进日本的,尚不得而知。史书上记载,雄略天皇七年(463年)从朝鲜半岛渡来的人当中有制陶的、织锦的、绘画的、通译的,还有一些做马鞍的。圣德太子(574-622)给日本定下"和为贵"的国训,他是在马厩前面呱呱坠地的,所以叫厩户,想来那时"日出处"总该骑上马了。过了一千多年,日本打败中国北洋舰队,耀武扬威地踏上大陆,这才发现胯下的马比大清差远了。第二年,1896年,明治政府赶紧在各地设立种马场,改良日本马。20世纪初和俄国打仗,再次感到日本马差劲,内阁又成立马政局,不许日本马雌雄交配,一律用海外进口的英国纯种马、阿拉伯马等配种。十多年过去,日本马体驱高大起来,脱亚入了欧。太平洋战争大败时日本还有马百万,现而今不过几万匹,大多数用于赛马,剩下的吃肉。生马肉鲜红,切成片造型,艳若樱花,似乎比生鱼还味美。称之为"马刺",却不免吓中国人一跳。

日本人说道历史,言必称"记纪",即《古事记》和《日本书纪》,是史书的古老之最,但也不过才古到8世纪初,那时中国《史记》已行世八九百年。"日没处"替他们记录了8世纪以前的历史,可不知为什么,266年邪马台国向西晋朝贡,421年倭王瓒向南朝宋遣使,其间150年,没给人家记,结果日本史上就留下"四世纪之谜"。

陈寿在《三国志·魏志》中详细记载了3世纪倭地(日本列岛)的风土习俗,比之于中国海南岛。倭人黥面文身以为饰,男人用一块大布裹体,女人在布当中开一个洞,钻出头来,叫做贯头衣。5世纪前半中国人画的《职贡图》中,倭国使者就是穿这类衣服,确实是东南亚式。但"记纪"所记述的大和文化却迥然有异,属于东北亚骑马民族系统。掘地考古,出土的陶俑穿的是便于骑射的胡服,仿佛高句丽古坟壁画上所见,而且5、6世纪的古墓里随葬的马具和武器也蓦地多起来。就是说,在一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发生了文化转型,全盘"北"化,其原因何在?1948年考古学家江上波夫一鸣惊人,说那时候骑马民族入侵日本,并建立了国家。战败之初,百废待兴,凡事都易于标新立异,但此说还是新异得震荡日本,至今犹时有余震。

所谓骑马民族,我们中国人会想到匈奴,想到成吉思汗、努尔哈赤,古时候叫做胡,筑长城万里就是要挡住他们。江上所说的骑马民族,意思很空泛,基本指游牧在中国东北部的人群,特别是风俗和匈奴相似的夫余族。2世纪或3世纪,一拨夫余人纵马南下,在朝鲜半岛南端的任那立足称王。3世纪末或4世纪初,任那王挥鞭渡海,占领了日本北九州。这个任那王就是崇神天皇。按"记纪"的说法,崇神天皇是第十代天皇,名字叫"御间城入彦"。从读音上联想,江上说"御间"即"任那",意思是住在任那城的天皇。4世纪末至5世纪初,崇神天皇的子孙应神天皇(第十五代天皇)从北九州东征,在近畿建立了大和王朝。

江上把开国神话也拉来作注脚,使学说更具有故事性,引人入胜。日本多神,而且是双层构造,一层是天神,住在高天原,其中天照大神即太阳女神是主神;另一层是土著的国神,比天神低一等。天照大神亦爱怜其孙,让琼琼杵尊去统治地上。属于国神的大国主命只好退隐,让出自己辛苦建造的国土。于是,天孙拿着天照大神之灵的代用品--镜子,带领五位天神,降临宫崎和鹿儿岛县界上的高千穗峰;从天上看,峰巅凹下去一个巨大的火山口。江上说,天孙就是骑马入主的崇神天皇,他们把远在天边的故乡美化为高天原。

江上波夫写了许多书,我兴之所至,翻阅了《骑马民族国家》、《学问·梦·骑马民族》以及他与批驳他的佐原真的对谈《骑马民族来了?!没来?!》, 取一瓢饮罢了。1990年刊行这个对谈集的出版社做问卷调查,有40%的读者相信江上说,而同意佐原所主张的"骑马民族没来过"的,还不到20%。骑马民族征服日本的说法很有点"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趣味,但听说专家之流大都持否定态度,因为起码文献上一点影儿都没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