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天狗

日边瞻日本 作者:李长声


话说大唐贞观年间,秋七月,京城里谣言四起,说官家要祭祀天狗,放出一种叫枨枨的鬼怪,暗中用铁爪掏人心肝。市井惶惶,唐太宗派人四下里宣谕,过了一个多月才消停。

这天狗大概不是郭沫若讴歌的"我是一条天狗呀",查诸桥辄次编《大汉和辞典》,解释有数条。居前的两条,一是流星名,形状似狗,此说见《史记·天官书》;二是怪兽名,《山海经》上记载:阴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大概唐朝谣传的是后者,它可以御凶。陈寅恪批注《旧唐书》,有这样一条:"天狗,日本所传,当由唐代输入。"大唐天狗漂洋过海,在列岛上成了气候,如今也到处可见。大众酒馆"天狗"的招牌上就画着尊容:鬼脸红红的,似乎"我的我要爆了"(沫若诗句),大鼻子橛然翘立,不妨联想一下生殖器崇拜什么的。

天狗二字首见于《日本书纪》:公元637年,有巨星西驰,轰轰作响。日文法师说,那不是流星,是天狗,吠声似雷。这个日文法师可不一般,隋炀帝大业四年(608年)作为学僧随正使小野妹子去中国,唐太宗贞观六年(632年)才返回日本,满肚子隋唐文化。和他同时遣隋的还有留学生高向玄理,在中国留学33年。大化革新,二人被聘为国博士,制定政策。日文法师说这话时刚从中国回来五年,可能就是他把天狗输入日本的。但此后好长年月里再不见有关天狗的记载,如822年前后成书的佛教说话集《日本灵异记》,记朝野异闻,因果报应,其中无只字提及天狗。到了平安时代中期的11世纪初,天狗才活跃起来,《源氏物语》等文学作品里屡有记述,那时大唐之域中已经是别家之天下。

《山海经》说怪兽天狗"其音如榴榴",《史记·天官书》说流星天狗"有声",而《源氏物语》的天狗也与声音有关,是"木灵"(山林回声)一类的东西,但那时形象还模糊。平安时代末年成书的《今昔物语集》里天狗作为怪物趋于定型,正体是有翼能飞的鸢,后来天狗就被画成鹰嘴,再后来演化为大鼻子。这样,天狗有两副模样,鸟头人身插双翅的,有一根木橛子似的鼻子。前者像天龙八部的一天吃一个龙王和五百个小龙的金翅鸟迦楼罗,后者据说是出自室町时代后期的画家狩野元信(1476-1559)之笔。

天狗是深山老林中的鬼怪。大鼻子天狗又叫大天狗,它的装束是山伏模样,脚踏高齿木屐,手执羽毛团扇,飞翔自如。所谓山伏, 是修验道的修行者--伏在山里修炼超自然的能力。中国人信仰三山五岳,印度人信仰喜马拉雅山,日本人古来也敬畏山岳。8世纪的奈良时代,受佛教、道教的影响,很多人入山修行,至平安时代末形成修验道,尊7世纪后半的山岳修行者役小角(役行者)为开山祖。修验者得道,念咒作法,像民俗传说的天狗一样神通广大,而山伏的"伏"字不正是"人"和"犬"的结合吗?于是天狗和半僧半俗的修验者在山的背景下合为一体。修验道在12世纪末至16世纪末的中世盛行,天狗也随之大增,有一部《天狗经》列举了48种大天狗,遍布诸山。民俗学家柳田国男研究过天狗的特色,是"正直、洁癖、刚气、顽固、执著、不服输、复仇心",这也是山伏的气质吧。修验道在明治时代被明令禁止,战后复活。

1975年出版的《天狗之研究》一书中说:天狗是日本人创造、培育的醇乎日本种的妖魔。一些神社寺院里甚至保存着天狗的遗物,竟然有天狗骷髅,而且北方海边时而能拾到天狗爪。但问题是,天狗乃山鬼,住在深山里,爪子怎么会落在海边呢?18世纪初印行的百科全书《和汉三才图会》说,那可能是螃蟹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