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零售业革命(2)

中国消费的崛起 作者:(英)葛凯


跟汽车的推广一样,连锁超市和便利商店的扩张也得益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决策。例如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加速市场向超市的转型,常常关闭卫生条件不达标的传统街市,将那些传统的阴暗潮湿的大型室内农贸市场改造为超市。商业部于2004年发布了一项五年计划,目标是在小城市建立一个超市和便利商店的零售网络,并将超市这一零售模式推广到中国内陆的广大农村地区。所有这些全国范围内的城乡整合战略都依赖于中国目前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公路建设,在这些新修的公路上行驶的不仅仅是数百万辆新私家车,还有为新增的各类区域性和全国性分销网络供应物资的卡车。

随之而来的就是许多中小型的零售商场以及家庭式小商店在全国范围内的相继关闭。相比这些传统的零售商,超市拥有诸多竞争优势:更加干净、舒适和方便的购物环境,商品质量有保障,而且具有相当程度的标准化。无论是在大连还是大理,只要你走进两地的超市购物,就算是买香蕉或山药罐头,你的购物体验也基本上不会有多大差别。同样,现在的年轻人对没有商标和标签的商品也越来越不习惯,甚至会感到不舒服,他们如果要购物,通常会选择沃尔玛或物美这样的超市。一个年轻人曾经跟我说:“在我看来,那些地面潮湿的农贸市场比较脏乱,所以我不喜欢去那些地方买菜。超市里卖的东西更有保障,虽说价格会贵一点。”当然,沃尔玛以及其他的连锁超市对这类呼声也有所回应,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特价促销、以成本价或低于成本价销售等,沃尔玛在中国常常用醒目的“每日特价”来吸引消费者,例如沃尔玛在南京的第一家超市在开业之初就以低于附近农贸市场的价格销售蛋和米,一时间成为“蛋”和“米”的代名词。

除了更加便宜的日常必需品,前几年在中国还被视为稀奇物的进口食品也开始摆满了各大超市的货架,从华盛顿的苹果到加州的葡萄酒,从泰国的荔枝到新西兰的黄油,简直让人眼花缭乱。除了特产,洋品牌也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凯洛格(Kellogg)的麦片、荷美尔(Hoemel)的香肠和热狗、雀巢和达能的奶类产品以及顶好(Skippy)的花生酱,其中许多产品都在中国生产,除了一些原配料有时候需要进口以外。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内分散的市场体系还是阻碍着商品流向消费者,但是连锁超市的出现开始扭转这一局面,通过引进先进的采购系统和制度,中国消费者能够享受到规模更大、更加统一的市场。这些连锁超市都建立了它们自己的配送中心,这些配送中心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购买大量的产品,然后再将产品运送到全国的每一家商场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体现了他们快速学习的能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