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吃得放心和便利(1)

中国消费的崛起 作者:(英)葛凯


吃得放心和便利

大米作为中国商品的典型代表,它的故事突出体现了在中国进行购买和消费体验时的巨大转变。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价格改革之前,消费者如果需要买米,必须去国营粮店以计划价格购买无商标、无区别的大米;而到90年代,中国已经建立起了一个竞争极为激烈的大米产业,细化到各种品牌、品种、质量、产地和价格。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全国各地的消费者不仅能够买到种类繁多的大米,更有专门为了适应当地口味而生产的大米。例如在北京各大超市,消费者能够找到各类深受市场欢迎的粳米(短粒和中粒),此外还有产自东北的大米供他们挑选。的确,粳米在全国的盛行反映了食品的市场化和品牌化能够让某种食物成为全国性的消费选择,有时候甚至会改变当地的饮食偏好和口味。南方人过去最常吃的是籼米(长粒),但如今粳米越来越成为他们的家常便饭,尤其是在浙江、上海等较为富裕的地区。品牌大米的崛起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渐担忧,一些大米生产商十分重视政府的“绿色产品”审核,因为这不仅意味着大米在生长过程中使用相对较少的化学物质,而且还表示成品米是在一个相对无污染的工厂环境中生产包装的。从2001年开始,关于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标签规定也开始进入实施阶段。

今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父母独自生活,工作忙碌,夫妻双方都忙于事业的家庭也不在少数。因此,跟其他许多国家的消费者一样,中国消费者对消费的便利性和可预测性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跟国外的情形类似,消费者的这种期许助长了连锁便利商店的蓬勃发展。现在无论身处何处,都不难在附近找到可以买东西吃的地方。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了第一家便利商店罗森(Lawson)——日本最大的便利商店连锁企业之一,截至2004年,罗森在中国开了将近5 000家连锁店,其中有多半都开在上海,密集程度非常高,有时候在一条街上就能看见好几家罗森便利商店。跟国外的一样,这些便利商店里丰富的商品总是能够解消费者的“燃眉之急”,无论他们发现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必需品,总能够在便利商店里找到他们想要的:瓶装水、果汁、酒、杂志、小吃、午餐盒饭、报纸、香烟等。此外,很多便利商店还效仿日本的做法,为消费者提供各种各样的便民服务,比如复印、话费充值、代缴燃气费和电费等。截至2004年,世界最大的便利商店运营商——日本的7-11也在中国的南方城市开起了连锁店,而且还和两家中国公司达成了合资协议,在北京开了第一家24小时便利店。5年以后,7-11在中国的加盟连锁店已经接近600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