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农业空心化与高成本建设(3)

中国经济大萧条还有多远 作者:刘军洛


从比亚迪和富士康两家公司的财报中可以看出,比亚迪靠低价策略抢占了富士康的许多代工业务,而比亚迪的代工业务利润同比下降1%,富士康国际的代工业务利润同比下降68%。看了相互火并的中国代工两巨头的报表,对苹果公司2010年上半年最亮丽的财报,对未来苹果科技的全球垄断地位,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吗?而比亚迪成长为中国代工巨头,主要是因为比亚迪电动汽车利润的支持。2008年9月,巴菲特先生斥资亿美元购入比亚迪10%股权,从那时起,“股神效应”就笼罩着比亚迪汽车。2009年10月,比亚迪每股股价已超过76港币,飙升7倍。2008年9月,巴菲特先生用亿美元撬动了中国代工业务的火并行动,也撬动了中国新能源的大跃进。

我们来看看全球呼声最响亮的奥巴马政府的新能源政策:在未来10年中投资1 500亿美元,以实现三个目标——刺激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安全。美国参、众两院领袖通过了一个刺激美国经济的《2009年恢复与再投资法》,整个预算是7 890亿美元,其中有约500亿美元用来提高能效和扩大对可再生能源的生产,目标是通过对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在未来10年中创造至少46万个新的就业机会。在这约500亿美元中,140亿美元用于可再生能源项目;45亿美元用于改造智能电网;64亿美元用于清洁能源项目;63亿美元用于提高州一级能效的拨款;50亿美元用于增强家庭住房的越冬防寒性能计划;45亿美元用于对联邦政府的建筑提高能效;另有1 890万美元用于“绿色交通”,尤其是改善公共交通和建设高速公路。

奥巴马能源政策的第二个目标是同气候变化作斗争,其具体目标是到2050年把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到1990年的80%;到2012年使美国电力的10%来自可再生能源,到2050年有25%来自可再生能源;到2015年,在美国使用的汽车中有100万辆采用油电混合动力;建立一个新的“碳排放限制和交易制度”来限制大工业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并提高燃油经济的标准。

奥巴马能源政策的第三个长期目标是,提高美国的能源安全。“能源独立”成为奥巴马政府的一个新提法,其含义是,到2019年停止美国对中东和委内瑞拉的石油进口依赖,以使美国在这两个地区的政策有更大的灵活性。2007年美国每天进口1 000万桶石油,其中从沙特阿拉伯、利比亚、伊拉克、科威特和委内瑞拉进口的石油总和为每天330万桶,占大约1/3。奥巴马政府计划强行执行2007年众议院的决定,到2020年把联邦燃油经济的标准从现在的每加仑汽油行驶英里提高到35英里。为了鼓励私人购买采用先进的油电混合技术的轿车,政府打算为每位购买这样一辆汽车的个人减税7 000美元。目前美国国内平均每月购买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数量是17 600辆(2008年上半年是3万辆),如果真要实行这项计划,美国政府每月至少需要为此开支亿美元,每年达到15亿美元。清洁煤技术问题的核心是捕捉二氧化碳,并把它送入地下深处隔离起来。美国的煤储量占世界的1/4,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将可以大量增加清洁能源的供应。现在唯一的问题是,虽然这项技术是现成的,但还没有发现经济上可获利的处理方式。鼓励使用乙醇是奥巴马在竞选中提出的开发清洁能源的方法之一。美国生产乙醇的主要原料是玉米,而生产玉米的基地在美国中西部。为了提高国内能源的生产,奥巴马计划建造阿拉斯加天然气管道,将阿拉斯加北冰洋海岸的普拉德霍湾的天然气输送到美国本土,但这需要跨域1 500英里的路线,并要穿越阿拉斯加布鲁克斯山岭。如今美国正在考虑三个不同的管道计划。修建这条天然气输送管道将比俄罗斯修建的穿越波兰和白俄罗斯到达德国的4 000英里天然气管道还要昂贵,该管道耗资约需450亿美元。美国目前有6 800万英亩出租给私人公司的土地没有得到使用,如果加以利用,在这些土地上估计每天能够生产出480万桶石油,从而可以大大减少美国的石油进口,实现奥巴马政府的不依赖中东和委内瑞拉进口石油的目标。提高能源供应和能效的最重要的措施是把普通电网改造为智能电网,其目的是应用现代技术来分配和供应电力,协调整个国家的电力供需。它能把可再生能源(如风能)输送给遥远的消费市场。但建造全国智能电网意味着要改造美国现有的所有电表、输电线和变电站,这将耗资2 000亿美元,而现在政府只拨出了45亿美元,用来改造3 000英里的输电线和为4 000万个家庭安装“智能电表”。在减排方面,奥巴马政府的政策包含一个雄心勃勃的建议:建立一个碳排放限制和交易制度。奥巴马政府将与加拿大政府、阿拉斯加州、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商以及其他利益攸关方一道推进管道建设。虽然早在1976年便已提出修建此管道的建议,美国国会也于2004年为此项工程授权高达180亿美元的贷款担保,但在小布什政府任期内,这项至关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并未取得任何进展。计划中的管道将输送日产量40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约占美国目前消费量的7%。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