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农业空心化与高成本建设(4)

中国经济大萧条还有多远 作者:刘军洛


我们不仅要听奥巴马先生激动人心的演讲,也要看奥巴马在新能源政策下带领美国做了什么。未来10年奥巴马先生将用庞大的500亿美元来完成美国的新能源建设,这笔庞大的新能源建设资金不到美国现在经济规模的;到2015年,在美国使用的汽车中,有100万辆采用油电混合动力,超过美国亿辆汽车保有量的;每年15亿美元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折合人民币是每年100亿人民币;到2012年使美国电力的10%来自可再生能源,到2050年有25%来自可再生能源,正好是美国“全球玉米战略”的体现。事实是,美国的新能源政策很重要,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一,到2020年把联邦燃油经济的标准从现在的每加仑汽油行驶英里提高到35英里;

第二,美国阿拉斯加地区的能源开采;

第三,6 800万英亩出租给私人公司的土地收回。

以上三条是美国国会长期争论而始终未通过的重大决定,1979年伊朗革命爆发使石油供应中断的时候也是一样。可见,美国新能源政策的推出是美国的长期战略,而不是短期的奥巴马战略。2009年美国进口石油每天为1 100万桶,2005年最高峰时是每天1 400万桶。如果到2020年美国阿拉斯加地区和其他地区新增石油供应达每天600万桶,再配合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最重要的伙伴加拿大地区的油砂供应,美国将向“能油独立”跨出很大一步。加拿大的油砂埋藏较浅,露天开采成本相对较低,且由于在油与砂之间存在一层水膜,用热碱水就可把油洗出来。虽然加工成本略微高一些,但综合来讲加拿大的油砂成本是全球最低的。加拿大阿尔伯塔的油砂中,可开采出1 760亿桶石油,仅次于沙特阿伯2 640亿桶的估计储量,可满足美国长期战略的需求。据阿尔伯塔省政府统计数据,该省原油生产能力已由2008年的每天120万桶提高到2009年的每天135万桶,比2000年的产油能力翻了一番,比1990年的产油能力翻了两番。加拿大石油生产商协会(CAPP)预计加拿大油砂产量到2020年可接近每天350万桶。1983年,合成原油的供油成本为每桶30美元,到2008年已降到每桶12美元。利用钻井法开采油砂的供油成本也从1983年每桶美元,降到2008年每桶美元。加拿大油砂开采的成本虽然较中东地区石油高,但较深水开采则低。所以,未来10年美国通过提高自身的石油供应和加拿大地区的油砂供应,新增供应可达900万桶以上,也就是说,10年后,全球将出现一个相当于沙特阿拉伯的新石油供应商。这说明美国的“去工业化”进程已经结束,其已不需要通过石油价格来迫使大量新兴发展中国家增加大量美元储备。廉价的石油时代会很快进入我们的视野,昂贵的食品时代也会很快进入我们的生活。这是美国未来的一场大战略,通过未来石油的大规模供应,最终会迫使全球资本市场在防御未来的通货膨胀中,唯一的选择是全球粮食市场,这是美国最大的战略。未来,世界粮食溢价全球市场的形成,将是美元最辉煌时代的象征。

比亚迪汽车政府补贴的情况是:2010年5月31日至7月5日期间(以购车发票日期为准)购买的F3DM车型,可享受每台5万元的补贴;2010年7月6日(以购车发票日期为准)起客户购买F3DM车型,并在深圳上牌,可享受每台8万元的补贴;不在深圳市上牌,可享受每台5万元的补贴。

中国计划在2012年至少有100万辆电动汽车上路,届时中国政府至少要支付5 000亿人民币的补贴。中国想用两年时间,把奥巴马10年宏大计划的新能源梦想甩在后面。2007年美国汽车业的总产值超过4 000亿美元,不到美国经济规模的3%。长期以来,美国的汽车产业在美国GDP中的比重呈结构性下降趋势,美国汽车制造业创造的就业岗位占全部的。现在全球汽车产业用当今的技术标准来衡量,已是落后的制造普通耐用消费品的行业,每辆汽车大约由3万个零部件组成,总体收益率极低。所以,发达国家的汽车业部门长期无法吸纳到大量人才。如果传统汽车要进化到现代技术组装,就必须先有模块技术的出现,这对现在的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来说还是一个天方夜谭的想法。电动轿车的性能需要比现在传统轿车高出几十倍,在电动汽车上已经奋战20年的日本丰田,至今还未突破电池水冷技术,而用的是原始的风冷技术。地球上现在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不到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7%。所以,现在发达国家的新能源汽车战略大部分停留在企业层面的小规模投入上。更重要的是,2009年美国汽车的年销售量已大幅萎缩至1 000万辆,比2007年1 600万辆下降了近40%,美国市场严重萎缩的趋势还要保持3~5年。奥巴马用2 000亿美元就可以挽救美国的汽车产业,而这2 000亿美元与美国在伊拉克的“烧钱”相比,是多么微不足道。美国汽车产业从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中退出来了,这并不是因为美国缺少资本和技术人才优势,那是为什么呢?未来几年,德国、韩国、日本、中国将在传统汽车行业中火并,很快全球汽车价格将暴跌、全球石油价格将暴跌。如果全球要避免二氧化碳给社会带来的灾难,首先应该去核算经济成本,当二氧化碳给人类带来的经济成本是5万亿美元的时候,各国政府决定用3万亿美元去挽救这5万亿美元损失,但结果却是全球经济将面临更大的二氧化碳的破坏。因为政府资金的力量最终会挤占各国私人资本的力量,而最终引发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这样的结果是,在治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过程中,人类所付出的环境和经济的代价远远超过了目前二氧化碳给人类带来的伤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