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伪造的事实,捏造的数字(7)

数字是靠不住的 作者:(美)查尔斯·塞费


这件轶事似乎并不是很滑稽,但它阐明了很重要的一点:博物馆的导游所给出的数字——65000038岁——是很荒谬的。当导游在估算的数字中加上38年时,他就犯下了一个数学上的错误,使得他的回答变成了谎言。他的做法就是耍弄“数字的骗术”的典型表现。

当科学家告诉博物馆的导游这条恐龙已经6500万岁时,这个回答被潜在地绑定在一整套计量行为上了。古生物学家以某种方式计量了恐龙存活的真实年代,或许依靠观测它的骨架中含有的放射性物质的衰减状况来估算,或许依靠观测化石所在的地层的实际年代推算出6500万岁的结论,但是这个数字仅仅是一个估算出的近似值,化石年代可能存在数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的偏差,因此,6500万岁的结论并不是准确无误的。计量不可能真的准确无误,它们总会包含着差错。

拥有严谨细心的计量态度,借助尖端、精密的计量器材,你可以将差错的程度降低。常见的直尺会带来大约半毫米的计量偏差。如果你拿它来计量诸如铅笔一类的东西,当你很专业地将眼睛贴近直尺以确保铅笔与直尺上的刻度完全平行对准时,你就可以确认你所测得的150毫米的结果与铅笔的真实长度之间的差异在半毫米以内。然而,这并不是计量的极限。如果你愿意,你完全可以得到一个更理想的答案。你只需花钱去买更专业的设备,也许你可以使用一款昂贵的、带有更精密的刻度标志的工程用直尺,或者更好的测径器、千分尺等设备,对同一对象的长度进行更精密地计量。利用这类设备,你可以把偏差减小到一微米、100纳米以内。老旧的木制直尺会表明这根铅笔长150毫米,偏差在半毫米以内;昂贵的测径器或许会表明这根铅笔长150。112毫米,偏差在一微米以内。凭借偏差更小的优势,比起木制直尺,测径器更能让你了解铅笔的真实长度。

在实验室里,科研人员使用激光、原子干涉仪或其他专业仪器来使得长度计量更加精确,把偏差减小到一纳米或更微小的量级。理论上,某人可以测得这根铅笔的准确长度是150。1124835毫米,偏差极其微小。你的计量越精密而且代价越贵,你就越容易把计量中存在的偏差减小到最低程度,获得的结果也越接近真相。我们假设“真相”确实存在,而这一点并不总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上,把长度计量细化到原子量级以后,就算你还在试图进行更精密的计量,“长度”的概念也会变得不再准确。铅笔上的原子会不停地运动,铅笔的各部分在不停地伸展、收缩,所以测得的铅笔的实际长度仅仅在那一瞬间是有意义的。越过某个临界点后,自然性质就会导致你一直延续着希望寻找这跟铅笔的“真实”长度的努力,但你却发现要寻找的“真相”始终处于模糊状态。但是,重要的一点还在发挥其效力——任何计量总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差错并掩盖住真相。不管怎样,这种偏差永远不会消失。无论你多么小心翼翼,计量在某种意义上只能接近于真相,只能是真相的不完美映像。差错掩盖了真相,并且会在计量中加入一点点捏造的因素和不确定因素。无论最终偏差在半毫米以内、一微米以内还是一纳米以内,差错始终存在着,并且略微掩盖了真相。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