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是真规律,还是伪科学?(2)

数字是靠不住的 作者:(美)查尔斯·塞费


1992年,后来当选新泽西州众议员的拉什·霍尔特当时还在担任普林斯顿大学等离子物理实验室的新闻发言人。该实验室专注于核聚变科技研究,致力于发展下一代核能发电厂。不幸的是,核聚变科技在美国的发展前景越来越糟糕,似乎美国官方提供的相关预算很快就会被削减。身为新闻发言人,霍尔特试图向公众阐述核能应用的合理性,同时让负责立法的议员们支持拨付相关预算,并且为实验室消耗数以亿万计的美元来探索核聚变科技提供充分的理由。

霍尔特使用许多张令人印象深刻的幻灯片来支持自己的论点,将相似的数据分割成小块分别展示出来,以说明能源消耗(和生产)如何有益于人类。这些数据很清晰地显示出一点:某个社会群体消耗的能源越多,该社会群体中的公民活得越长久,该社会群体中的婴幼儿夭折率也越低。如下示意图就揭示了长寿的秘密。如果你们希望同胞们更长寿,你们就应该修建更多发电厂,当然也应该为普林斯顿大学等离子物理实验室提供源源不断的研究经费,用于找寻未来的能源。(如果你们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寿,就为我们提供资金吧!)

图中引用的数据是正确的,归纳出的趋势是真实的。在某个社会群体中的人们生产和消费越多能源,他们就能活得越长久。那么,消耗更多的能源就意味着可以有更长的寿命么?这种关联并不是很稳固的。

霍尔特的示意图表明,在能源消费和平均寿命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这是一种相互关系,表明能源消费量越高,平均寿命越长。然而,认为可以直接通过提升能源消费量来延长人均寿命,或者能源消费量直接决定人均寿命,这是错误的。

的确,我们从这个图中看到,某个社会群体消耗的能源越多,社会群体内的公民的平均寿命就越长。同时,当这个社会群体制造的垃圾越多时,社会群体内的人的平均寿命也越长。当这个社会群体内的人驾驶的轿车越多时,当这个社会群体内的人阅读的报刊越多时,当这个社会群体内的人吃掉的快餐食品越多时,当这个社会群体内的人拥有的电视机数量越多时,当这个社会群体内的人耗费在互联网上的时间越多时,社会群体内的公民的平均寿命也越长。甚至当某国国民吃掉的无公害内衣越多,该国国民的平均寿命也越长。发电厂对居民长寿的影响并不比垃圾、互联网、报纸、快餐食品甚至无公害内衣大。

所有这些数据都相互关联。能源消费量、平均寿命、快餐食品消费量、垃圾生产等,富裕的工业化社会拥有的这些数据都是庞大的,贫穷的农业社会拥有的这些数据则是微小的。同时,工业化社会往往拥有现代化医院和高超的医疗水平,因此生活在工业化社会的居民往往寿命更长,婴幼儿更不容易夭折。跟生活在农业社会的居民相比,生活在工业化社会的居民能够制造更多垃圾,在互联网上耗费更多时间,吃更多快餐食品,当然也需要消耗更多能源。所以,这些数据相互关联并不奇怪,它们的大小都依据特定社会的工业化程度而上下波动。但它们之间仅仅是相互关联而已,无公害内衣普及率、婴儿死亡率和电视机拥有率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霍尔特暗示修建更多发电厂就能提升国民平均寿命,这是愚蠢可笑的,就像说我们只要吃更多快餐食品就能更健康长寿一样可笑。事实上,霍尔特的报告正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数字的骗术”的表现,我将这种“数字的骗术”称为“因果诡辩”。

你中过“因果诡辩”类说辞的圈套吗?

诡辩是一种利用似是而非、貌似有理的方法来作出具有误导性的论证的技巧。“因果诡辩”是特殊类型的诡辩,它在根本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两类事物之间暗指出因果关系,并以此作出具有误导性的论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