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自然灾害与全球变暖(10)

反常识经济学 作者:(美)加里·S·贝克尔


波斯纳

来自波斯纳的补充思考

本书这一部分所关注的焦点是灾难,包括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和2005年发生的卡特里娜飓风。我们对于灾难的一些讨论可能与2008年世界金融体系的瓦解有一定的关联。比如,银行倒闭的原因之一就是“道德风险”——保险公司有创造风险的动机。我们之前所探讨的由卡特里娜飓风事件所造成的新奥尔良巨大的财产损失,影响因素之一就是一种所谓的“依赖文化”,这削弱了人们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对此,我持怀疑态度。许多灾难都导致居民受伤住院,这些伤亡都不是因依赖文化而引起的,也不是针对那些没有小汽车的穷人,除非有人相信如果没有社会安全网,就不会有穷人存在。

这里有一个法律关注点,如果政府部门对灾难损失采取紧急救援措施,那么这种救援行动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在洪涝灾害高发地建造房屋。如果所有的援助都要求接受者偿还,那么这种风险就会被降到最低。这样会鼓励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人去购买保险,以避免因房屋建在洪涝灾害高发地而产生的风险,同时采取其他措施保护自己免受灾难的袭击。从更广的角度来讲,我相信政府部门的援助行动是基于人们的需要的,如果一个富人能够承担因洪涝灾害对其房屋造成的损害,那么政府就没有理由对其进行补偿。

卡特里娜飓风发生后的几个月里,新奥尔良人口数量在明显减少:从卡特里娜飓风发生到2008年7月1日,这个城市的人口减少了47%。有一些证据表明,在此次飓风事件中,政府对当地的受灾居民进行援助,其产生的道德风险并不是很大。看起来那些受到飓风影响的居民承受了许多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损失,而这些政府和保险公司都没有很好地进行补偿,所以他们不再指望通过保险或公共援助来保护其免受未来可能发生的灾难的袭击,他们选择离开这个城市。顺便提一句,在卡特里娜飓风事件中,没有证据表明存在哄抬物价行为,尽管有观点认为石油生产者和汽油交易商会因产量削减而有所行动。

关于全球变暖,另外一个灾难性的现象已经表现出来,也出现了一定的建议措施,并在某些事件中作出了实际的努力。其中一个措施就是碳抵消服务。许多公司,比如TerraPass公司,为那些担心全球变暖的人们提供碳抵消服务。你给公司提供有关你开车、出行和房屋大小的信息,公司就会计算你每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然后根据你购买的二氧化碳减排项目,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从原则上讲,如果你要求公司抵消你所消耗的全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那么你对全球变暖加剧所造成的影响为零。

碳抵消运动是对“限额与贸易”污染控制方法的一个回应,这是限制二氧化硫气体排放的一个例子。在限额方面,每一个污染者都被允许排放一定量的污染气体。所有污染者被允许排放的量产生的影响必须低于最终造成的污染程度的影响,因为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减少大气污染。当你购买碳抵消产品之后,你对抵御全球变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与自身利益比起来,这种无私奉献的动力很小,对于规定限额的做法,碳抵消产品不是很好的替代品,有人怀疑这些项目的可行性与有用性。这些项目实施的有用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们的顾客并不是温室气体的唯一排放者,公司的项目投资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简单地替换了原有的投资方式,并且这种服务可能会使人产生一种错误的观念,即通过减少每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可以为抵御全球变暖作出巨大的贡献。由于空气中的部分二氧化碳最终会被海洋慢慢吸收,那么每年高额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会产生一定的聚集效应,如果这种排放速度稳定,那么大气密度就会增加。

与之相关的一个热点就是,公司的这种做法会使人产生这样一种观念,即那些排放量为零的人会觉得自己已经为抵御全球变暖尽了全部的力量。然而,如果美国100万个富裕家庭这样做了,那么每年所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仅仅占据全部排放量的一小部分。结合由石油生产者和其他公司为减排而实施的公共项目,碳抵消项目欺骗了许多人,使他们误认为通过自身的努力就能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如果人们坚信自愿的努力就能解决全球变暖的问题,那么政府对于因避免灾难性气候变化所耗费的巨大成本就不会存在什么政治压力了。

贝克尔之感言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贴现率在所有问题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全球变暖就是由于拖延贴现所造成的。凯文·墨菲和我从事这方面的教学已经很多年了。我们所得出的一致结论就是:在第一期,资本的收益率就等于贴现率。一个更全面的研究也将不确定性因素在全球变暖所产生的未来影响中的作用考虑在内。使用资本收益率的原因在于,这个比率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当代人进行一定量的储蓄后,能够以多快的速度反馈给后代。当代与后代之间产生的冲突与矛盾不会抵消贴现的作用,但是会影响当代人为后代人所储蓄的数额。过去几个世纪的历史都表明,当代人并没有忽视后代人,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后代人会比他们之前的每一代人富裕很多,生活得更加幸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