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老板赚钱六大不良心态(2)

为什么你的公司没长大 作者:田友龙


巧是被迫无奈的选择

知名企业家冯伦先生说过一句名言:“伟大是熬出来的。”财大气粗的冯先生实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更是饱汉不知饿汉饥。熬是什么?是一种理想的假说,听起来很美,但不能用来指导经营与实践,特别是不能指导小老板。因为熬是很贵的!熬意味着漫长的等待。小老板其实也知道“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很多人死在了明天晚上”这句名言,但他们不是主动放弃,实在是熬不到后天了,通常在明天晚上他们已经弹尽粮绝,不光荣牺牲也由不得他们。小老板创业,活下去是头等大事:

活命不能靠创新,因为大多数小老板不会创新,而且创新太贵,没有一个小老板承担得起创新的费用;

活命也不能太相信战略,因为战略太远大,小老板必须活在当下,考虑的是今天用什么去赚钱,明天用什么去赚钱;

活命更不能依赖做管理,管理是治本,建立在缓和的基础上,而活命却是急救,用管理救小老板结果多是“医治成功,病人死亡”。

如此,小老板的仗该如何打?或者只管结果不管过程,不管花招阴招损招,只要有结果就算是好招;或者巧干,讲究出其不意,出奇制胜,花小钱办大事;或者是快,力求立竿见影,吹糠见米。可见,巧是小老板的活命之法,是主动的选择,但也是迫不得已。

高新技术把头带

常言道“科技保品质”,但是技术一直就不是中国企业的强项。精明的小老板都知道,如果一个企业在科技上领先,不仅能获得市场竞争力,还能获得媒体关注、政策的支持,以及资本的青睐,一箭多雕。因此,中国企业出现了一种怪现象——越是小公司,技术水平越十分了得。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宣称自己的技术能比肩世界五百强;当纳米技术还只是一个概念时,一家总共技术员都不超过两名的小厂就可以把它商品化;当糖尿病还属于世界性难题的时候,一个搞模仿的小公司已经研发出治愈糖尿病的新药了……一些小企业就是这样忽悠了消费者,而中国的消费者经不住忽悠,用全球最贵的成本换来了最差的体验,最终迫不得已,把目光转向相对诚信的洋鬼子,被迫“崇洋媚外”。

假洋鬼子人人爱

中国消费者“崇洋媚外”是有理由的:第一,洋产品就意味着更好的品质;第二,洋产品是身份的象征,当然也代表着较高的价格。

聪明至极的小老板精准地把握住了消费者的这一脉搏,发现这是一个金矿,便想方设法假扮老外:

其一,取一个外国名,写两句连外国人也看不懂的中式英语(说明书),恨不得染了头发装老外;

其二,在海外注册一个商标,其实就是一个空壳,一切与国外无关,硬要说自己是外国血统;

其三,明明是国货,偏要说用的是外国技术与原料。

一时间,假洋鬼子流行,同时真洋鬼子也高兴了:如果假洋鬼子成功,相当于在为真洋鬼子做宣传,市场迟早是洋鬼子的天下;如果假洋鬼子失败,就为真洋鬼子做证明,中国人玩不转市场。反正无论如何假洋鬼子都成不了赢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