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老板与企业家的八大差异(1)

为什么你的公司没长大 作者:田友龙


1、第三大差异散财VS聚财

小庙里的富方丈

市场经济发展三十年,出现了一种不和谐的现象——穷庙富方丈,指的是一个企业在发展中逐渐走向贫困,而这个企业负责人的财富却越来越多。小老板的致富路径与此有所不同,小老板进行了一点改良:自己造座小庙,找来几个“和尚”,自己变得富有起来。

“小庙”养出“富方丈”是中国经济中的另一种不和谐现象。多数小老板“庙堂”不大,“和尚”也不多,“和尚们”的收入大概能向非洲人民看齐,而同时小老板们却抽着中华、洗着桑拿、吃起龙虾、开上宝马,一句话,他们的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小老板的企业组织形式是一个集权式的组织,领导一元化,只要企业在运转,“方丈”都集人权、财权、物权于一身,加之企业的监督机制不健全,方丈就有权力将其中的好处“分”给谁,这很大程度上只取决于他的责任心和良心。其实在企业创业之初,小老板与企业家挣钱的本领并没有高下之分,但是花钱的艺术、分钱的良心却有着很大的差距。这个差距正是小老板与企业家的根本性差距,也决定了小老板难以摆脱小老板的命运!

散财,企业家在行动

“散财”是牛根生同志高调喊出来的,这个词一度成为做大事的标签和代名词。牛根生先生像是一头牛,跑出了火箭的速度,从白手起家到中国第一,这头牛最大的特色就是身上贴着“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的标签。当然这并非牛先生所首创,更非他的专利,多数企业家也都是“挣钱有本事,花钱有艺术,分钱有良心”,一些人大手笔散财的能力其实比牛根生先生更强。比如华为的任正非,他让企业所有员工拥有股份,而自己拥有的企业股权不超过1%;阿里巴巴的精神领袖马云先生,凭着大手笔散财的能力,造就了电子商务神话;王石先生平时喜好游山玩水,但也把万科做成行业第一,其秘而不宣的法宝不外乎散财,王先生拥有万科的股份也不超过1%;在西南地区,把不可一世的两大世界五百强企业麦当劳、肯德基远远拋在身后的乡村基,其创始人李少红更具创造性发挥——不仅散财,而且提前散财。

散财是一种境界

如果说挣钱能体现本事的话,既能够控制钱、又能够淡泊钱的人,体现的则是一种人生境界。企业家摆脱了以金钱作为事业成功标志的束缚,也不把金钱看成社会对自己不平凡贡献的奖励,更不认为金钱是成就的报酬,而把财富当作是数字游戏。企业家不是金钱的奴隶,而是金钱的主人,钱只不过是企业家实现理想和创造社会价值的附产物,是自己代为社会保管的财富。

企业家眼中的钱是一种责任,钱越多责任就越大。实际上做企业也是一个财富分配的过程,不仅自己要赢,而且也要想到让别人赢。企业家会上半夜想自己,下半夜想别人,追求的就是一个多赢的生态圈,为国家创造税收,为股东创造利益,为顾客创造物美价廉的产品,要让员工住得起房、穿得起好衣、开得起好车。

散财是为了更好地聚财

伟大的企业家与小老板相比,并非在起点上就开始赢。伟大企业家创业之初和小老板创业时差别不大,同样是没有令人愉快的工作环境,同样给不出诱人的薪水,所以,没法吸引人才,没法激发斗志,更不幸的是造就伟大企业的行业已经有了充分的竞争。而充分竞争的行业也是人才制胜的行业,如何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是创业之初的企业家和小老板要共同面对的难题,也是小老板成长过程中永远绕不过的一道坎。

多数小老板无法解决好这个问题,永远摆脱不了小老板的命运。我从企业家成长路径中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做法,那就是经营人心。企业家说企业不是一个人的企业,而是大家共同的企业,在这里大家共同创造财富,实现价值。为了真正让员工成为主人翁为自己干事,企业家往往提前做好了散财准备,即分股权。正因为散财,马云创业之初不仅有十八罗汉鼎力相助,更能用500元月薪挖到外企高管;也正是因为散财,牛根生灰溜溜地离开伊利后,才能开创中国乳业之最蒙牛,才聚集了中国乳业最强硬的几颗脑袋……金钱就像流水一样,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愈到下游覆盖的面积愈大,土地愈肥沃。赚钱也是如此,往人心齐的地方流,于是牛根生跑出了火箭速度,马云成就了中国电子商务神话。

散财是一种经营哲学

企业家做企业,认为自己靠员工活,认为员工比自己厉害,所以他们对员工心存感激,必须要善待他们,企业家多对员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企业家不仅想自己成功,而且想让员工赚钱,让员工有房子住、有好衣穿、有车子开,这对企业家来说是种责任。

企业家深知人性的弱点,知道员工的付出是成本很高的投入,轻易不能获得。企业家知道中国流行“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打工心态,也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心态,很多时候他们不会善待顾客,更不会做品牌,人人追求的都是“业绩工程”,而这正是企业杀手。

企业家也深知必须要有企业文化让员工与自己成为同路人。文化背后是制度,制度背后是利益。没有利益的保证,无论是多么掏心窝的文化制度到头来都是无用的。因此企业家相信,企业是大家的,财富是用来和大家共享的,如此大家才能真正成为一路人,拥有一条心。“人心齐泰山移”,这是企业做大的基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