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0.“文革”文艺的繁荣与缺陷(1)

无限江山:孔庆东谈文化 作者:孔庆东


文艺在新中国这个空间里,和国家的经济形势发展是相配合的。我们今天一提大跃进就认为是个贬义词,那你忘了大跃进曾经是褒义词了。难道说大跃进是褒义词的那种说法完全是错误的?我们今天一说起大跃进,就想起大炼钢铁,炼了很多废钢。那我问你,你有没有统计过炼了多少好钢,你怎么专门说炼了些废钢。是炼了些废钢,就好像我们大人包饺子,拿面让小孩玩,我们能不说大人包的饺子,光说小孩包的破面吗?主要成就还是大人包的这些饺子。我们国家的钢产量主要是在大跃进期间突飞猛进的。

想了解大跃进的成就,大家可以看看样板戏《海港》。《海港》里那个退休工人马洪亮师傅有一段唱:“大吊车,真厉害,成吨的钢铁,它轻轻地一抓就起来;大跃进把码头的面貌改,看得我热泪盈眶心花开。”我们国家的大型项目都有赖于大跃进。大跃进虽然没有做到十五年超英赶美,十五年超英赶美是一个过于浪漫的或者说左倾的目标。但是目标定得高,可以使成就更高呀。古人不是说,做事要求其上才能得其中吗?求其上得其中是一种极左思想吗?人的目标就是要定得高。你只有争取考上北大,你才有可能考上人大,这是一个起码的道理吧。你目标就定在考人大,那你只能上鬼大。这不是左,这怎么是左,这恰恰是中庸之道。

今天我们回忆起新中国的文艺作品都觉得“十七年”是好的。“十七年”的作品是政治、理想和人情味结合得非常到位的文学作品。我记得有一部电影叫做《渡江侦察记》,孙道临演的。《渡江侦察记》的结尾,战斗获得了胜利,解放军又要进军了,有个解放军战士恋恋不舍地跟女游击队长告别。其实这两个人之间存在着若隐若现的感情。这个解放军说,我们还会胜利归来的。女游击队长深情地看着他说,我们等着你——没有多余的台词。如果现在把它改成电视连续剧,加入很多戏之后恰恰就把这艺术给毁了。

艺术就在于要留有空间,就像我们中国的山水画一样,在山水之间加上一两个人、一个小茅屋,别的地方是空白,留下想象力的空间大于这个画。你都把它填满了,这个空间就小了。恰恰是这样一个结尾,引人无限遐思。我们会想,这个解放军战士会不会回来,他回来之后是不是升官了,现在是连长,回来之后会不会是团长了;或者这个游击队长是不是已经当了县委书记了,是不是她已经结婚了,就会想很多很多。革命与爱情这个复杂的关系都在这里,大我跟小我结合得很好。

但是到了“文革”阶段——空间不是凝固的,而是在不断改变——中国的文化发展到一个极端,这个极端要从两个方面来评价,就是从好和坏两个方面来评价。一方面它是人民文化走向光辉的一个顶峰,沿着五十年代所开辟的道路,人民性越来越强,人民的声音越来越大;同时,也是一个物极必反的转折点。

首先我们说“文革”的文化、文学、艺术是繁荣的,不是今天有些人所说的是贫乏的,这有实实在在的数据在。有人说“文革”有什么,“文革”就是八个样板戏加一个浩然。这是胡说八道,这样说的人肯定没文化,说明他自己就没读过书。这样的人你一句话就可以问倒他,你问他:知道八个样板戏是哪八个吗?他肯定说不出来,你不要怕他。我问过很多教授,哪怕是中文系的教授也说不出八个样板戏是哪八个。在座各位你自己回去查查是哪八个,然后你见了教授就问他,可以获得文化自信。

要比单纯的出版数量,“文革”确实没今天多。今天每年出版多少长篇小说,那确实没法比,因为今天出版的大多数都是垃圾。今天我们印刷业发达了,砍倒了成片的森林,变成纸,印上这些乱七八糟的字,就变成长篇小说,我说这不叫书。“文革”时要出版,你起码得达到艺术标准才能出版。从数量上说,“文革”的文化艺术是繁荣的。更重要的还不是这些出版演出数据,更重要的是到了“文革”阶段,人人都参加文艺活动,包括农民。每个公社、每个生产队都有文艺演出活动。

中国今天最可悲的还不是农村破产,男人们背井离乡去打工,留下妇女在家里喝农药,不是这个,是农村一片萧条,农村没有歌舞之声。为什么每年有一百多万妇女喝农药呢?丈夫背井离乡在城里打工,家里田地荒芜,晚上留守妇女围着电视——现在不是村村有电视了吗,一看电视,呀!这电视里的女的都这样的,我丈夫在城里头是跟这些女的在一起。她心里就很郁闷。电视里演的东西不是赞美人民的,也不是帮助人民进步的,是给人民添堵的,而且这种艺术是人民参与不了的。我们小时候,人人都演过节目或者是写节目,规定你们班出什么节目,你们班出几个,人人都参与过,不是当看客。我们今天是把人都组织起来当看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