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9.五六十年代:文艺的转型与变革(4)

无限江山:孔庆东谈文化 作者:孔庆东


那个时候,人们在那样的空间里,你看:火热的生活、斗争、青春、艺术,那种朝气蓬勃。你要说物质生活,的确没什么富裕的,就是个温饱。但是也不需要有更多的追求,因为你有安全感,你不需要住很大的房子,你相信家里生了孩子,单位会给你解决他睡觉的一张床的。没有过多的考虑,没有说我选择上什么大学啊,我将来找什么工作……不需要考虑,甚至那个时候的人都不一定要想上大学。

我举著名评书演员单田芳的例子。单田芳年轻的时候本来也想上大学,后来他家里人跟他说,你上什么大学,上大学之后当个技术员,一个月工资就五十六块。其实五十六块已经很多了,那个时候五十六块是非常高的工资,可以养活五六个人。但是家里人觉得五十六块钱太少,说你不要上大学了,还是说书吧。单田芳就说了评书,然后他迅速成名。

你知道在五六十年代单田芳一个月的收入是多少吗?两千多块,天文数字。单田芳已经狂得不知道怎么花了。他自己在电视上讲的,他家的小院里,摆着一排全是进口的自行车——英国的、德国的、匈牙利的;家里好几身貂皮大衣,过年的时候,初一穿一件、初二穿一件、初三穿一件;天天早上吃饺子,晚上吃包子。这不知道怎么活好了,所以他“文革”的时候倒霉了,那些嫉妒他的人就批斗他。“文革”时候很多人受迫害、被批斗,是平时得罪人了,人家嫉妒他、斗他,并不是他犯了什么政治错误。他一个说评书的肯定也是歌颂社会主义的,也是讲历史、讲民族英雄的,主要是平时,用我们东北话叫得瑟,完全是自己在那得瑟。那个时候他活得非常好,他说他在鞍山讲评书,工人夹着饭盒听了一中午,下午忘记上班了。当然现在他又活下来了。

那时候创造的空间使人们感到昂扬,就包括三年困难时期。三年困难时期到底饿死多少人咱不知道,汉奸们是越讲越玄,现在已经讲到八千万了。中国一共六亿人口,死了八千万,这挺绝的,这想象力!但是不管死多少人都是错误的。死了一个人,有关领导该负责任的负责任,因为我们党对这件事情解释得不清楚,所以造成汉奸不断加码,不断说死的人多。

但是这个困难时期,你看我们中国人的精神风貌,从文化中体现出的精神风貌。那个时候出现了一大批作品,是讲人要有风格,不怕困难,比如陶铸写的《松树的风格》,还有冰心的《小橘灯》,讲人情的温暖。其实冰心是个不问政治的人,可是汉奸们连冰心老人都不放过,还要批评冰心老人,说你看,在共产党那么坏的时候,饿死那么多人的时候,冰心却写了小橘灯,完全是暴政的帮凶。汉奸是完全没有人情味的,汉奸就是一根筋,把一切事情都扯到阶级斗争上。

到六一年之后,中国经济迅速恢复,进入“调巩充提”(调整、巩固、充实、提高)阶段。六二年以后中国经济是一年比一年好,农业连年丰收,工厂只在六六年、六七年、六八年这三年,因为武斗、社会混乱产值降低过。“文革”期间的工农业生产增长百分之百以上,大大超过改革开放。可以说没有经历“文革”,今天我们的这一切都没有。我们八十年代为什么生活得比较好,都是“文革”种下的树。八十年代农业怎么增产的,之前的大型水利、种子改良、土壤改良,一百多个化肥厂,所以我们八十年代才过得比较好。但是八十年代我们把这个消耗之后,九十年代农业就破产了。今天,毛主席时代修的水利工程全部崩溃。2010年全国的水灾主要都不是发生在干流上,都是支流。全国各地有二十八个省遭灾,三亿多人民陷入汪洋。为什么?就是把毛主席的水库都给毁了,把毛主席的抽水机都给卖了,什么都没有了,人民毫无遮拦。每次发水灾后就派武警官兵解放军战士拿血肉之躯去堵,拿战士的生命不当生命。少数官僚趁机作秀,明星趁机作秀,用人民的生命铺平自己前进的道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