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8.五六十年代:文艺的转型与变革(3)

无限江山:孔庆东谈文化 作者:孔庆东


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人民的小说、戏剧、诗歌建立起来,最后的结果是文学、文化、艺术,包括美术、建筑不再是少数艺术家垄断的。小说不再是作家的专利,日常生活中到处是艺术,工人、农民都在写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有那么多的人下班之后写文章、写诗歌投稿,每个编辑部都能收到大量充满了错别字的来稿。我们很多作品就是工人作家写的,那个时候的编辑真是负责任。现在的编辑负责造谣,那个时候的编辑就是负责给工人农民改错别字。说这个故事讲得非常好,但是文化水平不高,我得帮他改,这一段放在前面是不是好,这一段多余是不是删掉。那个时候很多好作品真是编辑帮着改出来的,你现在看很多老编辑都有这样的回忆。

我们很多工农作家是编辑部把他们培养起来的,整个社会是充满了文艺气氛的,就我的父母那一代人文艺细胞都比我们这一代人要高。我们现在这个文艺细胞越来越差,因为自己不去参与艺术创作,傻乎乎地看着一个没文化的歌星在上面乱跳。人的观赏层次已经退回到原始社会了。

这些作品一方面是通俗的,一方面它的主题又非常严肃,雅俗结合。比如你说《青春之歌》这样的小说,它是雅的还是俗的?你要看它的结构,它是一个很俗的结构,多角恋爱嘛。一个女孩子,一个漂亮的、有文化的女孩子跟几个男人的关系。这个结构是俗的,你要说反三俗反它也能找到借口,俗嘛!资产阶级谈恋爱,多角恋爱,俗。但是,它讲的是一个严肃的人生选择问题。这个女孩子选择的是几个不同类型的男人。地主老财要占有她,这肯定她要反对,她找到了一个北大的学生,在海边救了她的余永泽。这个学生是胡适的弟子,好好做学问,去听胡适先生的讲座等等,我们后来把这种人叫白专道路。其实他既不白也不专,他就是一个懦弱的男人。因为他吃醋导致一个共产党员被捕。林道静后来就抛弃了余永泽,选择了共产党员卢嘉川,卢嘉川后来牺牲了,又选择了江华。就是通过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人生选择——对男性的选择,最后肯定了一条人生的光明大道,就是肯定了革命。

《青春之歌》是当年最畅销的书,我们那个时候没有市场经济这样的提法,但是那个时候优秀作品的市场都绝对的好。为了市场而创作,市场反而不一定好。我们七八十年代有很多电影,它的票房价值是以亿来计算的。电影票只有一毛钱两毛钱,票房价值一个亿两个亿,这叫什么概念。我们今天投入八千万,收回两亿五千万,这还值得一吹?什么叫文化繁荣,不是看一组数字就能体现出来的。

那个时候的文学作品,给人提供了一个天马行空的心理空间。我们今天的文艺评论、文学理论很时兴讲“空间”这个词。唐朝为什么伟大?唐朝的疆域面积肯定没有清朝大,清朝肯定比唐朝大。那为什么我们觉得清朝人活得比较憋屈,唐朝人怎么就大呢?心理空间大。你读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你觉得人的这个世界是无限的,我可以一马一剑走天下,无数的功名等着我去建立。仰天大笑出门去,这是唐朝的文化空间。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后是紧挨着的,怎么一到了五十年代这个国家空间就大了?就是中国人在国际上扬眉吐气了,那个时候我们站在文化的制高点上。

现在美帝国主义天天骂中国人权不好,当然我们人权是不好,可是毛泽东时代是我们天天骂他们人权不好。这完全颠倒一个个儿了!五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我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天天谴责他们黑暗的人权状况,然后美国天天辩解:其实我们人权也不错啊!现在形势完全颠倒过来了,他们天天指着鼻子骂我们,我们自己来解释。这就是《过秦论》里说的,“攻守之势异也”,攻守之势完全发生了变化,就是我们现在这个空间越来越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