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抗战时期老舍在武汉(5)

那些城 那些事 作者:方方


理事第一名是老舍,因为他票数最多。下面我按票数的多少来念:老舍、郭沫若、茅盾、冯玉祥、邵力子、巴金、夏衍、丁玲、许地山、郁达夫、冯乃超、胡风、田汉、朱自清、楼适夷、张恨水、老向、陈铭枢、成仿吾、张天翼、马彦祥、穆木天、盛成、张道藩、华林、胡秋原、吴组缃、陈西滢、陈纪滢、姚蓬子、王平陵、沙雁、胡绍轩、徐蔚南、沈从文、曹禺、邓振铎、朱光潜、曹聚仁、黎烈文、曹靖华、沈起予、施蛰存、谢六逸等,这是四十四个理事,大家可以看得出来,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确实是左中右都涵盖了。

名誉理事有周恩来、于右任、叶楚伧这些人,然后有十五个候补理事:周扬、吴奚如、孔罗荪、罗烽、舒群、曾虚白、吴漱予、立波、丘东平、艾芜、欧阳山、宗白华、梁宗岱。

在大会上,老舍第一次见到了郭沫若、郁达夫、丰子恺这些南方的朋友。虽然1934年,老舍到过一次上海,但是有很多人他没有见到过。为此,他写了四个作品,第一篇是《入会誓词》;第二篇是散文《记“文协”成立大会》,主要记述一些大会成立的花絮,写得很详细;第三篇是一首诗《贺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第四篇是一篇散文《快活得飞起来》。

他说自己一生,快活的事共有三件,第一件就是他二十四五岁的时候,自己写的长篇小说被书店印出来了,他第一次把书拿到手上的时候,快活得要命,好像自己生了个孩子一样。第二件事是有一天他回家,突然发现小女儿(我的姐姐)会走路,摇摇晃晃地迎着他走路,这使他觉得快活得要命。第三件就是全国文协成立,他说自己快活得要飞起来了。

他的《入会誓词》也是很有意思的一篇文章,文章上说:“我这名小卒居然也被收容,也能随着出师必捷的部队去作战,腰间至少也有几个手榴弹呀!我没有特长,只希望把这几个手榴弹打碎些个暴敌的头颅。你们发令吧,我已准备好出发。生死有什么关系呢,尽了一名小卒的职责就够了!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刻上: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这是他向祖国发的誓词。

我在2005年就为老舍先生做了一个墓碑,满足了他当年的愿望。大家知道老舍先生是惨死,他没有骨灰。小平同志主持工作以后,为老舍平了反,举行了非常隆重的平反昭雪的纪念大会。当时取了一个非常古怪的名字,叫“骨灰安放仪式”,这个骨灰盒里头没有骨灰的,当时我们放在骨灰盒里头的,是老舍的眼镜、钢笔、毛笔以及他钟爱的几朵小花。此后,这个骨灰盒一直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一室里,一室是安放领导人和部级以上国家干部骨灰的地方,不对外开放。

我母亲去世以后,我就想着可以把两位老人合葬,为他们设计一个艺术的陵墓,以完成老舍先生《入会誓词》里的心愿。我和革命公墓的领导人谈了自己的想法,他非常赞同。经过严格的手续,申请终于获得了批准。2005年,我去了八宝山革命公墓15次。

父亲和母亲的陵墓终于完工了:一个面积9平方米的白汉白玉半墙的一角,镶嵌着著名雕刻家孙家钵(中央美院的教授)做的老舍先生侧面的铜像,周围是同心圆的水纹,寓意着老舍先生是投水而亡的。汉白玉白墙下面配一个墨绿色的花岗岩铺地的底板,抛光后的底板颜色非常深,宛如一潭清水。汉白玉半墙的一面镌刻着两位老人的签名和生年、卒月,另一面是母亲所绘的《菊花》的浅浅浮雕,上头刻一行字:“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这个就是《入会誓词》里核心的那句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