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庸小说中的侠义(2)

那些城 那些事 作者:方方


其实,“武”与“侠”完全是两回事,可是我们现在受武侠片的影响,都以为飞檐走壁,可以打很长很长时间的才叫武侠,天长日久人们都觉得侠客都得会武功。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所以我要纠正这一点,“侠”跟“武”没有必然的联系,“侠”不一定有“武”,“侠”可以离开“武”,“武”也可以离开“侠”。

1. “侠”不一定有“武”

单讲这个“侠”是什么呢?从司马迁等人的叙述中把它整理出来,用今天的话简单概括,“侠”就是牺牲自我,救助他人的一种情怀或行为。在心里边有牺牲自我,救助他人的想法,是“侠”的精神;做出了牺牲自我、救助他人的事情,是“侠”的行为。

牺牲不一定非要死,很多东西都可以牺牲,可以牺牲钱财,可以牺牲时间,牺牲的也可以是精力、健康,直到生命。

现在是金钱社会,谁愿意轻易把自己的钱拿出来?但是,今年我们看到千千万万的人把自己的钱拿出来去救助需要救助的人。

有时候,大家也想,我们社会上有腐败风气,怀疑钱是不是真的能够到达灾民手里,但是,大家最后不去想这个问题了,管它能不能到,反正我要捐这个钱。捐这些钱的人,难道都读过《人权宣言》,都读过莎士比亚,都读过西方伟大哲学家的论著?不是,是因为我们遵循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要行好事做好人”的道理。

我们北大的一位扫地工人,他一个月只挣六百块钱。六百块钱在北京是很难生活的,将就生存。可以说,在他的生活中没有一块钱是富余的,但是,他捐了一百块钱。我认为,他捐的这一百块钱胜过我捐的一万块。因为他捐了这一百块钱影响到了他的生活,这对于他来说是实实在在的牺牲,所以我说他就具有“侠义”精神。

你牺牲的可以是钱财,也可以是时间。对于我们当学者、当老师的人来说,什么最宝贵?时间。我确实是耽误不起时间的,但是,如果我觉得这个事情很需要,或者是写一篇文章充实版面,或者某某学生、某某人有一件事,只有我才能解决,那么我愿意拿出我的时间来,哪怕我只是陪对方聊点闲话。

比如,每天我都能收到全国各地的读者给我的信,这些信回复起来也是很费时间的,我可能会选择性的回复,或者是搁置一段时间再回复。但是,有时候,我看到一个信封皱皱巴巴,信纸也很粗糙,一看就是从某偏远山区写来的信,我就会马上回信。对我来说可能只是三言两语,但对于他可能很重要,可能是一份心灵安慰。在这种情况下,我愿意付出我的时间。

我生活在知识分子中间,我知道知识分子最吝啬的就是时间,如果你愿意牺牲你的时间,这也是一种“侠义”精神。

对有些人来说,比生命更重要的是名誉,有的侠客不但生命,连名誉都牺牲掉了。比如,我们的一些地下工作者,打入敌人阵营之后,因为某件事情牺牲了,可是在他牺牲之后,他仍然不能被评为革命烈士,因为如果评为革命烈士,就暴露了我们的机密,他明明牺牲了,还要算坏人,这样的人最了不起了,他连名誉都牺牲了。

这样的事例是有很多的,但是大多数我们不知道。举一个我们大家都熟知的杨子荣的例子。

我们都知道,杨子荣是《林海雪原》和《智取威虎山》的主人公,但是,不知道大家知道不?杨子荣不是他的本名,他是到了革命军队之后,才叫杨子荣的。他为了剿匪,打进敌人内部,每天扮演土匪,结果不小心被他一个山东老乡发现了,时间匆忙,又不能解释告诉老乡自己是解放军。结果他那个老乡就认为他是土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