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关山健:过度控制人民币汇率(3)

中国:下一个日本? 作者:王国培


问:也就是说,出口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从2000年以后才开始的?

答:2000年之后,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以10%的增长速度发展,其中的确有几个百分点是靠出口得来的。比起光靠内需带动的增长,凭借出口确实可以使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高几个百分点,但中国现在仅凭借内需,其国内生产总值就能实现8%左右的年增长率,在这之上,如果出口态势好的话,这一增长率会再增加1%或2%,甚至3%、4%。如果经济整体增长10%的话,加上出口这部分的额为奖励,就是11%了。

总之,我想强调的是,无论是在过去30年还是现在,中国都是靠内需带动了经济的发展,而这内需就来源于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消费,这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动力。中国的城市化比例到今年才刚达到46%,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大概是70%—80%。所以,我认为中国的这种靠城市化进程中由内需带动的经济发展模式至少还会持续10—20年。回头看看日本的话,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其实也是依靠内需带动的。在这一点上日本国内也存在误解,海外对此事的认识也不一定是正确的。

问:那么,人们为什么还会认为现在的中国经济和当时的日本经济是靠出口带动发展的呢?

答:我可以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比如我们要开车,如果说汽车是要先用手推动之后,再踩油门加油前进的话,那么这台车的前进是靠手推动的还是靠汽油推动的呢?对于中国和日本来说,经济发展最初的契机都是出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也不否认出口对经济发展很重要。可跑着跑着,再去思考那辆车的原动力是什么的话,肯定不是靠手一直推着,车才一直行驶,而是靠汽油。也就是说之后的经济发展已不再是依靠出口,而是依靠内需了。

问:就是说出口是那双开始推动车子的手,内需则是汽油。

答:对。正因为如此,人们容易对此事产生误解。不管怎么说,日本的高度经济增长基本上跟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是相同的,靠的都是城市化需要。凭借城市化的内需,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才像中国现在这样以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的年增长率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遗憾的是,日本与中国相比是相当小的国家,所以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就基本上已经结束了。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日本经济已经失去了高速发展的原动力,在这种状态之下,美国才要求日本扩大内需,日本因此推出了金融缓和政策。但是在当时的日本,也没有那么多真正能够带动经济发展的产业和消费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金融的放宽只带来了货币流通量的增加,而多出的这些钱又没有可用的地方。原本金融是为了给社会中真正有需要的人来创造新的产业、新的消费需求,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日本,真正需要资金来创新的——比如说商业或者新的发明,需求很少,所以多出来的钱根本没有实际用途。于是这些钱就都被用于投资股票、房地产甚至绘画等,这就出现了泡沫。结果就是投资股票和房地产的人把股价和房价炒得越来越高,并在此过程中获利,而股票和房地产的价格早已远远超出其原本的价值。当人们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泡沫就开始破灭了。比如说房子的价格已经高到了我买了该房产100年以后也收不回其成本的时候,大概谁都不会买了,这就是泡沫破灭的征兆。只要转卖获利的期待存在,泡沫就会一直持续,但一旦出现一个契机促使人们失去信心的话,泡沫就会开始破灭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