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关山健:过度控制人民币汇率(4)

中国:下一个日本? 作者:王国培


海外现地生产的历史使命

问:我们刚刚一直在谈出口主导或内需主导的经济模式。但是,无论日本是出口主导型经济还是内需主导型经济,美国都会向日本施加压力,因为美国相对于日本的贸易逆差太大。您认同此观点吗?

答:也就是说,日本没有怎么从美国进口商品对吧?其实,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与当时的日本都是一样,关键是没有什么好从美国进口的。美国能够制造的东西,日本也能造,而且价格更便宜、性能更好。现在的中国也同样能够制造比美国便宜质量又好的产品。

问:说到这里,我想到在我之前的采访中,我曾听到这样一个观点:为了保持世界贸易的平衡,不能过多地出口本国的商品。对此,您怎么看?

答:从经济学上来看是这样的。

问:那么,问题就是现在的中国与当时的日本都不想买美国的产品。您认为,这是中国与日本的问题,还是美国的问题?

答:我认为是两方面的问题。首先,从世界经济整体平衡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国家单纯出口,一个国家单纯进口,从而后者产生大量贸易赤字,那么这对于世界经济的平衡是不利的。另一方面,从政治上来看,持续贸易逆差的一方一定是抱有不满情绪的,所以也会造成政治上的不安定。因此,要持续维持和发展这种破坏世界贸易平衡的状况是很困难的,这样的贸易可持续性很低。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两方都有责任,一味地卖东西的一方有错,一味地买东西的一方也有错。如果非要划清各自的责任,说出个谁对谁错的话,很遗憾,没有答案。关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迄今为止也没有什么建设性的见解。

问:所以,您认为美国在要求日本和中国扩大内需的同时,自己也应生产更好的产品。

答:是的,至少当时的日本可以更多地购买美国的商品,特别是以农产品为主的商品。于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美国相当多的一部分农产品进入了日本市场,比如牛肉、橙子。

问:也就是说中国或者日本还是有可能从美国进口产品的。

答:那当然是有的。

关键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日元持续升值的过程中,日本的企业采取了何种措施。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日元的升值以及欧美国家对日本商品的进口限制,日本的出口产业面临着困境。为了走出困境,日本企业改变了以往在日本国内生产产品再出口的方式,开始了在欧美等国家设厂进行生产的方式。

这种生产形式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使得日本减少了产品出口量,日本原有的生产形式转变为在欧美国家当地生产、当地销售的形式,并且一直沿用至今,这既解决了贸易不均衡的问题,又让日本的产品能够继续在欧美市场上销售。所以这不只是汇率的问题,而是必须要从国内生产逐渐转变成在当地生产的问题,这既是日本当时的问题,也是中国现在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另外从政治上来考虑,贸易的不均衡会带来什么影响?对于处于贸易逆差地位的国家来说,其生产的产品在本国卖不出去,在外国也卖不出去,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就会不景气,失业者也会增多,这就成了很大的政治问题。而变为当地生产会怎样呢?无论是中国的、日本的或是美国的企业,只要是在当地设厂,就要在当地雇佣工人,向当地缴税。也就是说,只要是在当地从事生产活动,就会给当地的国家带来利益,也会给在当地工作的人带来利益。

所以,转为在当地生产,就不容易产生政治上的不满。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美国已经不像它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要求日本对美国增加进口、减少出口了。中国可能也有必要考虑今后将现有生产方式逐渐转变为在当地生产。

问:对中国和当时的日本来说,海外现地生产可以作为维系贸易平衡的一种方法,是这样吗?

答:是的。但即使是这样,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日本和现在的中国还是在很多地方存在很大的不同。如果只是抓住当年的日本和现在的中国都受到来自美国的压力,本币被迫升值这一共同点,来比较两国经济的话,我觉得比较难。与其如此,倒不如好好研究一下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和现在的中国有哪些不同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