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在中国,谁是首富(2)

中国首富报告 作者:杜博奇


此外,这个特殊阶层对社会的意义甚至比对商业还重要。除了激发年轻人的斗志和进取心,富豪通常是八卦新闻或丑闻的主角,他们的存在使得人们有机会在放大镜下审视自身,尽管大多数时候娱乐色彩更重一些。

如果把富豪多寡视作一个社会商业文明和经济进步的标志,那么,经过数十年市场经济洗礼的中国,短时间内所诞生的富豪如雨后春笋,实际上标榜着这个国家经济崛起势不可挡的一面。

寻找富豪

人们通常习惯以改革开放为界限来划分中国商业社会的发展阶段。在很多人看来,1978年的这次决策最终把中国推向了经济快车道。此后的数十年,国民经济突飞猛进,最直观的表现是富人数量暴涨。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几乎每个年份都会有一两个人物成为当年度的财富话题。渐渐的,中国人开始习惯讨论富豪,但几乎都是小道消息,恐怕很难有人能说清,究竟谁才是这个国家最富有的人。

多年来,这个问题一直是公众热门话题之一,最终却由一个本不相干的英国青年践行解决。这个名为胡润的英国人当时只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大学时曾到北京学习汉语,后来作为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师在上海工作过若干年。他亲身经历了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黄金时代,居然深受感染,变得不安分起来,一心想在中国搞出点名堂,但苦无出路,直到有一天拿财富话题敲开天窗。

在胡润看来,1999年的中国正处于黎明破晓前,放眼望去,满目晨曦。倘若用一组画面来形容,正是:太阳沉于海平面下,呈喷薄势,东方已然露出鱼肚白。中国这个喧杂热闹的集市上,各色人等往来密集,如过江之鲫,摩肩接踵,奔忙劳碌,经营各自生意。僻静的一角,一个神秘的酒馆,几乎聚集了集市上所有的富人。厚厚的幕布把喧闹挡在外界,人们都知道里面的人身价不菲,似乎永远在举办盛大的宴会,但没有一个人见识过那里的场景或了解那里的详情。

财富盛宴逐渐变成传说,飞短流长,吊人胃口。直到有一天,无所事事的英国青年胡润掀起幕布,霎那间,阳光、狂风、雨水,一同吹打进来,同时投射进来的还有四下打量的猎奇目光。幕布后面,一群所谓的富豪正在觥筹交错——财富盛宴终于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偶然间的闯入者令许多人措手不及,而掀开帘子的胡润却欢欣不已,仿佛找到了一个可以依赖终生的事业。那时,中国国门外,各种排行榜层出不穷。从小喜欢玩拼图游戏的胡润发现,关于中国富豪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排行榜。10年后,他回忆说,当他询问朋友们“谁是中国最富有的人”时,无论是商人还是官员,除了沉默便是摇头。也就是说,这个国家的财富还处于一种不透明的状态。倘若以拥有财富的多少来定义成功,摆在人们面前的是一组模糊的群像,还没有谁可以称得上成功。

胡润心头一动,他决定寻找这个国家最富有的50个人,并为他们排座次。幸运的是,这个决定赶在一个异常关键的时间点上。这一年,恰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改革开放也有21个年头了。近10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不低于7%的增长率,势头迅猛,令国人信心大增。到秋天,可以预见,各种盛大庆祝仪式将悉数登场。在胡润看来,如果选择在那时发榜,必将是一次扬名立万、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但具体操作并非易事,事实证明,现实远比胡润想象得要复杂和困难。他所面对的是一个不事张扬的群体。制榜所需资料有限,除了坊间传言,极少有人愿意公开讨论财富。几年前,《福布斯》杂志曾经搞过一个富豪龙虎榜,内地有17位企业家上榜,但因为很难操作,第二年便告中断。胡润决心把这项事业继续下去。但从哪里找到12亿中国人当中的隐形富豪呢?最直接的做法是从公开资料中检索。胡润和其助手1999年,和胡润一起做榜的这个助手是东华大学的学生,叫张俊,是他中文老师的好朋友。之后的两年,胡润也采用雇佣大学生做短期工的方式展开调查,每人每天支付的薪水是100元人民币。对浩如烟海的资料进行地毯式搜索,查阅了大约100份报纸、杂志和上市公司的公告报表,前后共罗列出20种排列方法,最终粗略梳理出一张名单。

接下来是对潜在上榜者的调查、探访。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项细密艰难的工作,总是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尤其是被一个陌生人询问财富多少的时候,人们总会露出怀疑、厌弃的神情。不过,这个英国青年有着欧洲人典型的固执性格,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剩下不多的时间,他日夜兼程,为上榜者架构引人入胜的故事,排列财富等级,终于赶在10月到来之前鼓捣出了一个煞有介事的排行榜。

2中国有了第一份富豪花名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