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榜上富豪,各领风骚(4)

中国首富报告 作者:杜博奇


不过,与多数企业领导人的际遇一样,春风得意的罗日炎很快遭遇迎头一击。2002年7月,他“因年龄问题光荣退休”,从此再未出现在任何富豪榜上。关于罗日炎的退休,官方说法称,只是正常的“人事安排”。而坊间猜测,这与他盲目进入金融市场,在股市上的糟糕表现有莫大干连。

美尔雅办公楼中,罗日炎的照片随处可见,员工们习惯称他“老板”。当然,随着他的离去,这一切都将成为历史。美尔雅从此步入“后罗日炎时代”。罗日炎退位之时正值国进民退之际,大批国资背景企业领导“大换血”,同时代的荣事达创始人张巨声、美菱电器掌门陈荣珍以及健力宝创始人李经纬都是在这一年相继告退。这或许是中国企业史上最残酷无情的一幕,创业元老不是倒于资本战争或市场较量,而是被特殊的制度排挤到商业大门之外,不得不离开一手培育的企业。

然而,比起张巨声与陈荣珍,罗日炎起码还进过一次富豪排行榜,这或许可以算作一丝告慰。至于李经纬,则化为一个悲剧的标签,他含泪望天的形象至今想起还令人动容。

蒋泉龙的苦衷

2001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矿业首富蒋泉龙也是一匹鲜为人知的黑马。蒋泉龙的人生早期经历波澜不惊。此人学历不高,但对耐火材料颇有研究,曾当过开封第二耐火材料厂副厂长,并于1984年创办宜兴镁质耐火材料厂。后来,资源价格一路走高,他转而进入稀土行业,并斩获丰厚。他自称,1994年创办新威集团公司时,净资产就达到13亿元。靠着这笔钱,他在稀土领域跑马圈地,地盘迅速扩张。

与其说蒋泉龙是一个头脑精明的生意人,倒不如说他是一个意识超前、胆大机敏的“先行者”。如果不是靠这一点,他或许还将在生意场中徘徊许久,才能混出名堂;亦或许压根就不会出现在富豪榜上,更不会一夜成名,人尽皆知。

1999年前后,当一位朋友建议蒋泉龙到香港上市融资时,这个连股票都没碰过的老板居然动心了。正是这个决定改变了他的命运。随后,蒋泉龙花大价钱请来一众承销商,据说个个都是国际顶尖高手。在他们的包装运作下,宜兴新威(后更名为“中国稀土”)登陆香港主板,刚一露面便受到热捧。据上市公告显示,中国稀土股票成交额当年便达304亿元人民币。

得益于资本市场的成功,蒋泉龙身价迅速攀升。2001年,名不见经传的他以119亿元人民币身价,名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39位。一时间,赞誉艳羡之声纷至沓来,“稀土富豪”的称号在香港不胫而走。然而,“上市带来了财富,也给老蒋带来了质疑”。一年之后,一封指责中国稀土业绩虚假的神秘举报信,又把这位“玩转资本魔方的高手”轻易地挑落马下。

面对媒体质疑时,蒋泉龙曾说过这么一段话,“我认为公司上市难免有点水分,比如80%是真的,20%可能有水分,上市后要将这20%的水分甩干,这是正常现象。现在市场环境不健全,做企业有各种各样的陷阱,有时明知是陷阱也要跳进去,否则就根本做不成。而一旦做成事,又不可避免要面临原罪的拷问。”

短短百字,把富豪起家之艰难、经营之困惑、出路之迷惘,以及商场之波谲云诡,尽数勾勒出来。然而,当人们回头去探究这个短命黑马的历程时,竟然发现蒋氏不过是特定时空背景下的沧海一粟。历史的阻隔如天堑横亘,中国的商人们注定要跋涉泥泞,才可能趟过命运的河流。

人们习惯于把那些沉寂多年又毫无征兆地突然暴发的人称为黑马,当然,或许其中隐含的意思还有不守规矩、异端、另类、野心家和破坏者。他们给外界的印象亦大多如此。很多富豪的猛然发迹便带有相当多的神秘色彩,不可与外人道,比如利用灰色手段或钻政策空隙完成原始积累。但不可否认,也有一部分黑马发家清白,他们的成名之所以突兀意外,是因为之前过于默默无闻。因此,对于极富争议的黑马富豪,宜分而论之,而非一概而论。

3、新贵的腾空与坠落

黑马富豪似乎带有天生的悲壮色彩,他们大多惊艳登场,赢得万众瞩目,但最终结局却不免落寞,轻者名誉扫地、财富化为乌有,重者或锒铛入狱、苦守铁窗,或逃往国外、有国难归。这样的事例亦不在少数,除上文提到的罗日炎、蒋泉龙外,还有荣海、仰融、杨斌、周正毅等等。

晚了几年的荣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