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6.榜上富豪,各领风骚(16)

中国首富报告 作者:杜博奇


中坚派富豪中,陈义红、李宁、周成建是服装制造业领域的佼佼者,其中陈义红年龄最长,生于1958年,李宁是1963年人,周成建比他小两岁。三人中,周成建最先创业,但直到1993年他才创立“美特斯邦威”品牌,彼时李宁体育用品品牌已经问世3年,而陈义红加盟“李宁”也有2年时间。

在服装制造业领域,品牌与口碑尤为重要。李宁是运动员出身,有“体操王子”美誉,身经百战,见过不少世面,自然明白品牌之重要。为此,他立志打造中国本土体育用品第一品牌,结果大获成功。伴随着“李宁”品牌的崛起,从2004年开始,李宁连续3年夺得服装业首富桂冠。

周成建晚了3年,其实已落后不少。但他另辟蹊径,打出“美特斯邦威”这么个“假洋牌子”,运用一无厂房、二无设备的“虚拟经营”手段,专攻时尚路线,竟然十分奏效,一路追赶上来。于是,人们看到,这个裁缝出身的温州人蝉联2008年和2009年两届服装业首富,风光无限。

2007年的服装业首富是陈义红,此人蛰伏李宁公司多年,一直不露声色,其实是在暗中观察。果然,2005年一出手就不同凡响,他既不自创品牌,也不收购品牌,而是选择接手李宁公司代理的国际著名时尚运动品牌kappa,专走时尚与体育混合路线,且无生产之忧和渠道铺设之累,可谓棋高一着。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李宁公司、美特斯邦威公司,还是陈义红的动向体育,都属于上市企业。李宁夺得服装首富的2004年,正是李宁公司香港上市第一年;动向体育在2007年登陆香港股市,当年陈义红便超越前老板李宁,成为行业领军者;2008年,美特斯邦威公司跟进国内股市,周成建身价暴增至170亿元人民币,力压群雄。彼时,中国服装界已在资本市场浸淫多年。

视角切换到零售业,黄光裕、张近东和陈发树三位行业领袖的崛起其实也是拜资本所赐。

张近东1963年出生,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创业前曾在南京鼓楼区工业公司任职,属于冲出“体制”的下海者。黄光裕1969年生,与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同岁,算得上中坚派富豪当中的年青势力,但他和年长8岁的陈发树都少年辍学,并没有机会成为李彦宏那样的高级知识分子。

黄光裕很早就开始“闯社会”,所以创业时间也比同龄人早——他或许是这群富豪里最早的创业者之一,另外两位是周成建和陈发树。1986年,黄光裕兄弟两人在北京珠市口大街盘下“国美”门面时,周成建的服装作坊刚刚倒闭,并欠下30万元巨债,陈发树在泉州和厦门两地贩木材,用赚来的钱买了一套位于厦门的房子。

而此时,李彦宏、张朝阳、马云和王传福正在大学读书,马云还差两年才毕业;这一年,李宁的体操生涯正值顶峰,还未动过退役的念头,而陈义红正在国家体委下属的运动鞋公司当工人,张近东还有三年时间才从鼓楼区下属的那家单位辞职。

国美最初经营服装,后来改卖进口电器,黄光裕坚持“薄利多销”的零售策略,在随后到来的“家电热”中迅速壮大。1992年,国美开始连锁尝试,此后几年跑马圈地,最终成为中国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这期间,张近东创办苏宁,从经营空调起步,步步紧追,成为国美最大的威胁者。

就在黄光裕与张近东较劲的时候,陈发树在福建不动声色地构建起自己的百货王国。他先用厦门那幢房产作抵押,贷款买了一辆三轮车跑运输,随后反客为主,盘下供货的那家商店,从经营日杂起步,最终成为厦门百货业老大。到1995年,陈发树在福州东街口做起了新华都百货,并逐渐打响“新华都”的名号。

黄光裕、张近东和陈发树三人都是精明的生意人,满脑子赚钱法门,一旦建立事业,很快就不安分起来。三人不约而同地盯上资本市场,只是手段有所不同。2000年,陈发树入股紫金矿业,不断增持,成为第二大股东,并以此为资本平台,频频大手笔收购,终成福建首富。与此同时,黄光裕成立鹏润投资,连番收购扩张,并在北京三四环之间囤地。2004年鹏润集团在香港借壳上市,35岁的黄光裕首次当选中国首富。同年7月,苏宁电器登陆深交所,张近东身价大增,待2008年黄光裕东窗事发,张迈东取而代之成为零售业首富。

零售业的精髓在于快速铺货,抢占先机,薄利多销,以量取胜。所以黄光裕、张近东都对发展连锁门店乐此不疲,而一旦扩张遇到瓶颈,他们都毫不犹豫进入资本市场,玩起以钱生钱的快速游戏。只不过黄光裕似乎玩得太过忘乎所以,以致最终把自己送进监狱,张近东也因此少了竞争对手,徒增“对手难觅”的寂寞。经营百货的陈发树对资本游戏也迷恋有加,闪转腾挪,不亦乐乎,然而这个资本运作高手最知名的头号却是“矿业首富”,真是令人哭笑不得,感慨万千。

到中流击水

梳理这些中坚派富豪各具特色的商业轨迹,可以发现资本市场是其重要交集。在市场洗礼下,他们对资本实业结合的模式青睐有加,并能自如运用资本工具,纷纷踏入同一条河流,殊途同归有如千万溪水奔腾入海。这在老派富豪当中并不多见,而年青人的尝试充满更多的冒险色彩——当然,每个时代都有出事的富豪,假如因此否定资本的价值似乎有些草率。我们只能说中坚派富豪对资本的理解相对更成熟一些,某种程度上,他们加速了中国商业的资本化进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