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7.榜上富豪,各领风骚(17)

中国首富报告 作者:杜博奇


另外一个有趣的共同点,是他们几乎都在26岁开始经商,胡润把此归纳为有趣的“26岁现象”在《胡润百富榜:中国富豪这十年》一书的自序中,胡润提到这个观点,事实的确如此:1986年,教师严介和辞职下海;1988年,26岁的李宁受李经纬之邀,加盟广东健力宝;1987年,26岁的陈发树开始跑运输。,比如陈发树、李宁、严介和、李锂等均在26岁创业。但与其说这是什么重要新发现,倒不如说是无关宏旨的巧合。如你所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创业者层出不穷,茫茫人海中总避免不了有人同岁。更进一步讲,富豪榜上同一年岁开始创业者亦屡见不鲜,恐怕并不见得都是26岁。而以此事张扬似乎有搞噱头之嫌,反而不如关注群体年龄构成背后的历史渊源来得更为实在。

不难发现,上述富豪均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尤以60年代出生者居多,身份背景五花八门,商业历程也不尽相同。作为传承的一代,他们的创业时间普遍靠后——老富豪集体奠定事业的1986、1987年,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未开始经商。但是受愈演愈烈的市场经济风潮鼓舞,这些当时20岁出头的年轻人心中充满改变命运的渴望,终于在随后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走上创业道路。

对此,文化学者余英时在《戊戌政变今读》一文中有过一段精辟的分析:“80年代中期政潮激化中出现了两股来源不同的改革力量:一股是党政内部执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各级干部。他们的处境和思路大致很像清末历验世务欲借镜西国以变神州旧法的自强派……另一股力量则来自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他们是理想主义者,接受了许多刚刚引进的西方观念和价值……”

这段话真实地概括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改革境况,但并不全面。实际上,除上述党政干部和青年学生之外,改革还有第三股力量,便是来自民间草根创业者的萌动,这是一种不加修饰的本能。

相比前两者,草根创业者毫不起眼,却无往而不入,遍及全国各地城乡市井角落,如野草般渺小、顽强、难以数计。其中很多人更是在日后异军突起、大放异彩,展现出不容质疑的商业才干。比如黄光裕、周成建和陈发树都是底层出身的成功者,黄光裕曾三度当选中国首富,周成建则是2008年度浙江首富,陈发树是2007年和2009年福建首富。他们的事迹至少让草根民众看到了商业成功的希望。

党政干部、青年学生和草根阶层构成改革主力。三股力量互相交织,并行不悖,起点虽有高下之分,但并无尊卑之别。因出身、教育、经历等不同,形成差异化的商业路数和发展脉络,各自在市场沉浮中经历兴衰荣辱,最终成长为中国财富群体的中流砥柱,即为中坚派富豪。

9、因富成名的商界木兰

到本节为止,本章开头表3-2列出的富豪大多已先后亮相,当然,由于个案的特殊性及受篇幅所限,个别富豪还未作介绍,他们的故事将在后文提及。本节所要梳理的是富豪榜上的另一个群体:女富豪。其中一些人已经在前文中多次露面,比如杨惠妍,但更多人还不为人知,她们自然也可归结到少壮派、中坚派和暮年派的序列中,但如此一来富豪榜似乎少了一抹亮色——不妨把她们单独列出,更见其风采。

女富豪流变

传统社会中,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相夫教子以为业,极少有自己的事业,更不用说成为女富豪了。然而,改革开放带来了观念的更新,在市场经济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女性踏上商业道路,以女强人的面貌活跃在一线,于是人们看到原本属于男人的财富舞台上,巾帼英雄渐渐多了起来。

刘晓庆或许是最早出名的女富豪,尽管其财富不一定是中国女人中最多的,但她一定是最知名的。刘晓庆的名气很大程度上来自她的职业,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当红女星,她塑造了大量脍炙人口的银幕形象,知名度与日俱增。但外界很少知道的是,她其实还是一名颇具商业意识的老板。1991年,刘晓庆下海,开公司、投资房地产、出书,靠名气迅速完成原始积累。1994年,她出版《我的自白录》,公然宣称自己是亿万富姐儿,特立独行的不羁个性展露无遗。

此后很长时间,人们都认为刘晓庆是中国第一号女富豪。直到1999年,胡润编制中国富豪榜时,才发现原来比她有钱的女人大有人在——当年财富榜上,刘晓庆是4名女富豪中最末一位,排在她前面的依次是张璨、李静和热比娅。前两位是地道的企业家,而热比娅其实是新疆分裂势力的头目,其个人财富并非从经营中获得,而是源于来路不明的政治资金。

事后看来,第一批女富豪多少带有一些那个年代特有的灰暗色调。1999年,新疆女首富热比娅沦为阶下囚;2002年,刘晓庆因税务问题入狱;而李静也再未上榜;唯有达因集团创始人张璨连续多年出现在富豪榜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