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那些落榜的名字,成了传说(9)

中国首富报告 作者:杜博奇


然而唐万新没能看到德隆上市的那天。转过年来,危机迅速爆发,风雨飘摇的德隆帝国顷刻瓦解,走投无路的唐万新为德隆的急行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不难发现,唐万新、牟其中和顾雏军都有一腔雄心,他们充满想象力地构思了许多宏伟目标,但资本匮乏的现实让他们束手束脚,难以施展抱负。为付诸实践,他们不惜以身犯险,最终无一例外栽倒在“资金”两个字上。

他们的败落常给人造成资本使然的假象,从而让人忽略“脱离现实”这一根本原因。更为不幸的是,当现实终于有条件进行产业整合的时候,作为先行者的他们已丧失了行动的自由。

寂寞孙宏斌

孙宏斌也是这样一个悲剧人物。这个被柳传志看重的企业家曾经在联想公司有过一段辉煌岁月,甚至被作为接班人培养,但狂傲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94年,当孙宏斌卷土重来的时候,他只是天津地产界的一名小角色,甚至不入大流,但他却在悄悄构筑自己的商业蓝图。

孙宏斌是以侵略者的身份登上地产舞台的。他把联想时期的那种侵略风格带到顺驰,在地产商中第一个提出“全国化”策略。从2000年开始,顺驰在天津跑马圈地,迅速成为当地一枝独秀的新兴势力。

2003年之后,孙宏斌把触角延伸至全国,大肆攻城略地,毫不掩饰称霸的雄心。那年夏天的一次论坛上,他公然宣称,“我们的中长期战略是要做全国第一”。那时地产商们普遍未建立起全局概念,大多是在起家地默默耕耘,孙宏斌颠覆规则的做法招致一片质疑,就连成名已久的地产大佬王石也提醒他要注意控制风险。

春风得意的孙宏斌,对于一切劝告充耳不闻。几个月后,他登上了胡润百富榜,尽管排名并不靠前,但他似乎并不介意,因为他有比这更加宏伟的目标。但2004年时局突然发生转变,国家推出一系列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不仅令顺驰资金链骤然吃紧,也使其上市计划无奈搁浅。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孙宏斌这匹“害群之马”(王石语)2004年8月7日,海南博鳌举办全国房地产论坛,王石点名评论顺驰:“这种黑马其实是破坏行业竞争规则的害群之马。”终于低下了头颅。由于银行催逼贷款,他不得不出售股权,2004年之后,再未出现在胡润百富榜上。如今房地产富豪在全国扩张已成为时尚,他却只能在市场之外望洋兴叹。超前者的寂寞,令现实显得如此沉重不堪。

当潮流退去

伴随着市场前进的每一步,不仅有先行者的无限怅惘,还有市场弃儿的欲哭无泪。

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史上发生过数次大的行业波动,比如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家电热退烧、保健品行业式微,以及千年之交的互联网泡沫等等。每次行业低谷,都会衍生富豪财富缩水的闹剧。

2005年,汽车富豪集体失意,鲁冠球跌出前十,魏建军财富缩水八成。第二年,互联网遇冷,网络新贵陈天桥、丁磊双双跌出前十。基于同样的原因,太阳能概念在2009年贬值,彭小峰和施正荣排名一落千丈胡润百富榜上,彭小峰的江西赛维暴跌75%,财富缩水215亿元,仅排名第155位;施正荣的尚德太阳能暴跌50%,以财富115亿元排名第59位。,令人大跌眼镜。

需要说明的是,行业的起伏与政策环境、市场趋势等因素息息相关,特别是股市、基建和房地产等重要领域,饱受宏观调控、流窜资本的干扰,在国进民退中遭受压制。以发展的眼光来看,每一次低谷都是暂时性的,随大环境而变化,市场有退潮的时候,自然也有潮流复起的那一天。

眼光短浅、急功近利是中国企业家的一大通病,在市场向好的时候并不明显,一旦衰退来临,措手不及的企业家常常因为缺乏应对策略遭受灭顶之灾。企业史上,这样的案例俯拾皆是。

当微电子成为潮流的时候,中国的家电企业正沉浸在价格战中不能自拔;当精细化管理在国外演练得炉火纯青时,中国企业家还忙于竞争标王,对广告的兴趣远远胜于提高产品质量。秦池、爱多、三株等名牌企业的倒下令人欷歔不已,而多年之后三鹿集团的瞬间崩塌投射出整个行业的阳奉阴违,犹能见到相似的病根。

或许是窥见所属行业的未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选择退出,重新创业。令人无法乐观的是,传统行业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大撤军”,资本市场反而成为最受欢迎的场所,最典型的案例发生在零售界。

2007年,60岁的张大中将亲手创建的大中电器售予黄光裕,专心进军投资领域;与此同时,杜厦也把家世界卖给了一直模仿的美国“老师”家得宝,同样改行做投资。连锁销售榜上从此少了两位富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