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原油定价为何失语?(2)

定价权博弈 作者:祝继高


价格如何形成?

全球原油交易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两类。以五大现货市场和三大期货市场为主的国际石油市场的格局决定了其定价机制,就是以基准油在交货或提单日前后某一段时间内现货市场或期货市场价格加上升贴水作为原油贸易的最终结算价格。其中期货市场价格在国际石油定价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在国际经济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期货市场是形成大宗商品基准价格的中心。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于,期货市场是一个公开、集中、统一以及近似于完全竞争的市场,期货市场上产生的价格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全社会对大宗商品价格的预期,能够反映真实的市场供求关系,是真正的市场价格。因此,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主要是参照期货市场价格制定的。一旦期货市场规模足够大,市场份额足够多,那就自然成为国际市场定价中心。

国际市场石油交易大多以各主要地区的基准油为定价参考,在各种报价系统中,由于石油种类和品质繁多,以及原油集散地不同,通常选定几种原油作为该体系的标准石油,其他品种的石油根据这些标准定出高低不等的价格。在期货市场中纽约商品交易所能源期货和期权交易量占到所有能源交易所总量的一半以上,其中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TI)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商品期货,也是全球石油市场最重要的定价基准之一,所有在北美生产或销往北美的原油都以WTI原油作为基准来定价。欧洲市场一般是参照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定价,世界原油贸易中约有65%的原油以它为基准价格定价。中东市场的原油定价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出口目的地基准油挂钩的定价方式,另一类是出口国自己的官方销售价格指数(OSP),如阿曼的原油价格指数(MPM)。世界最大的产油联盟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的一揽子油价则是根据七种原油的平均价格制定的。在实际交易中,西得克萨斯中质油价、布伦特油价和欧佩克一揽子油价差别并不大,三者之间的相关性非常强。

欧佩克起了多大作用?

由于欧佩克控制着全球剩余石油产能的绝大部分,它能在短时期内改变市场供求格局,从而改变石油的价格。欧佩克包括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等11个成员国,成立于1960年9月,成立目的是反击国际大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会员国之间通过定期的协商,以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政策,维护自身的利益。从欧佩克整体的原油日产量来看,它通常有400万~600多万桶的剩余产能。近些年欧佩克成员国政府所控制的战略原油储备已达到13亿桶,此外还有25亿桶商业原油储备,这些储备油可以满足成员国114天的石油进口需求。由于欧佩克每天可以释放1 200万桶原油,因此欧佩克的表态对稳定石油市场、缓解油价上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价格传导到国内

从1998年6月1日起我国国内的石油价格正式与国际油价接轨,开始实行新的价格机制和流通体制,此后原油立即随着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成品油也已与国际市场实施价格联动。国内石油的基准价和中准价是根据新加坡、纽约和鹿特丹三地成品油价格变化情况加权计算定价。我国国内的石油定价机制还并不完善,它只是在价格水平上与国际接轨,并未实现价格形成机制上的国际接轨。这种定价机制下计算的价格与国际油价相差一个月,不能及时反映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真实水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