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原油定价为何失语?(3)

定价权博弈 作者:祝继高


无可奈何的现状

我国从1998年开始采用“与国际油价接轨”的价格机制,这有利于我国参考国际油价,为制定我国的油价政策提供一定借鉴,但这同时也意味着会把国际上一些不稳定因素引入国内,干扰我国国内的石油供需关系。而且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并不能反映我国石油的供需变动,实际上我国原油价格的调整比国际油价波动要滞后一个月,所以我国需要的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原油定价体系。就目前来看,这种与国际油价接轨的定价机制使我们在国际原油贸易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对我国的原油进口非常不利。尤其是近些年来,国际原油价格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极不规律的变动,而我国在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动中,始终是国际油价的被动接受者,原油定价权的缺失是我国原油进口中的脆弱神经。

卖得便宜买得贵

从我国这几年的原油进出口可以看出我国原油进口量总体趋势是上升的,原油出口量总体趋势是下降的,原油进出口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说明我国对原油需求的巨大缺口需要通过进口原油来补充。再仔细分析会发现我国原油进口价格与出口价格相差也比较大,而且原油出口价格始终是低于原油进口价格的。2001年中国原油进口价格与出口价格之差达到美元/吨,2004年这一数字增加到了美元/吨,2007年这一数字为36美元/吨,到了2010年,这一数字扩大到了美元/吨。

我国的原油进口价格高于出口价格,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油质原因。目前,我国许多老油田大都进入高含水期或开采中晚期,开采的大多是重质高硫原油。第二,国内几家石油贸易企业不太善于利用国际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操作,规避原油价格波动风险,缺乏有效的风险规避机制。第三,国际原油价格的剧烈波动,使我国很难把握国际原油的价格走势,价格的调整往往比国际原油价格滞后一个月。

为什么我们买得比别人贵?

近些年来,我国原油进口价格总体上呈现出不断上涨的趋势,与国际原油价格相比,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价格偏高。2002年的差距是相对较小的,为美元/吨,其他年份的差距都很大:2001年差距为美元/吨,2003年为美元/吨,2004年为美元/吨,到2006年达到了美元/吨,到2010年,这一差距达到美元/吨。以上表明,与国际平均油价相比,我国原油进口价偏高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也充分勾勒出了我国受国际原油价格控制的现状或者说被动地位。一句话,买得贵是由于在原油进口中,我国缺乏自己的定价权。

定价权到底影响几何?

我国缺乏原油定价权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种局面致使我国在原油进口中处于被动,这客观上对我国加紧探索能源战略、建立节约型社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对我国来说,带来的更多的是负面影响。

进口通道单一,风险大

从中国原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来看,2002年80%以上的进口原油来自十个国家,60%以上来自中东和非洲的五个国家。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从中东及非洲地区进口石油的比例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中东、非洲地区正是目前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动荡的主要地区,局部冲突持续不断,恐怖事件频繁发生。中国90%以上进口的石油需要从海上船运,而海上船运的90%又由外轮承担。中石油、中石化、中石化龙禹三大石油公司的油运业务,大多是从国际油轮联营体、环球航运、韩国现代等海外油轮公司租船承运。而且中国石油进口大都采用海上集中运输,其重要通道马六甲海峡安全隐患突出,石油进口面临较大的运输风险。一旦遇到战争、外交或是其他不可抗拒的风险,中国的石油运输安全将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