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原油定价为何失语?(5)

定价权博弈 作者:祝继高


国内供需缺口扩大和原油对外依存度提高,使我国经济对国际油价的波动更加敏感。煤、天然气和水电等虽然是原油的替代品,但其替代性不高,和原油有很大的差别。这使得原油进口呈现刚性需求,而且从我国近几年的能源消费总量构成来看,石油消费所占的比重也是越来越大。正是看准了我国对原油的依赖越来越大,国际原油厂商开始控制原油价格,使我国在原油进口中被动挨打。在它们看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有非常大的潜力,而在目前石油作为主要的消费能源和中国原油产量年增长有限的情况下,中国大量进口原油是必然的,以高价格向中国出口原油必然带来巨额利润。我国一方面有大量进口原油的需求,而另一方面又没有完善的原油期货市场和强大的原油战略储备,也很少参与国际原油期货市场,进行买入套期保值,锁定成本。两方面因素使得我国在国际原油交易中丧失了价格的发言权,处于极为不利的被动处境。

技术水平有待更上一层楼

这里提到的技术是指原油开采技术与利用技术,以及替代能源的研发技术。我国的原油开采技术相对于发达国家和成熟的采油国家来说还有一定的差距。其实,我国并不是贫油国家,特别是在渤海、东海大陆架上储藏着丰富的原油,但由于开采技术落后,开采成本较高,目前我国只能与像美国这样技术先进的国家合作开发。而且我国石油总体的能源利用效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我国的能源结构也并不合理,天然气、核电及水电的利用所占的比重很低,这表明我国在替代能源技术的研究上,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我国原油开采与利用技术以及替代能源的研发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也决定了我国需要消耗更多的原油,从而需要进口更多的原油。

我国石油行业抗击石油危机的能力较低。对石油进口的过度依赖,很可能因国际油市风云变幻而蒙受巨大损失,粗略估算,如果每桶石油的价格上升1美元,按照目前的进口量推算,中国将多支付6亿美元的外汇,而进口达到亿吨则需多支付11亿美元(1吨折合为桶)。在应对石油危机过程中,欧美发达国家成功地实施了能源多元化策略,提高了抗击石油危机的能力。而我国尚需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之所以对发达国家影响不大,原因在于替代能源的使用有效地缓解了原油价格上涨的冲击。比如,在法国核电能够提供78%的能源,丹麦的风能已经占到全国能源消费的21%。而我国在替代能源的研发技术上相对落后,所以原油价格上涨对我国的影响远大于发达国家。而这些正是原油生产大国最愿意看到的,因为它们可以有稳定的原油需求国,即使生产再多的原油,也会有人愿意而且必须购买,这种刚性需求导致产油国可以控制价格,而使我国在国际原油定价权上没有发言权。如果将来发生石油供应中断,中国进口不到足够的石油,而国内又没有储备,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目前,我国几大石油公司都在国外开发油气资源,在这方面的努力虽然起步很晚,但进展迅速。不过,我国直接参与开发国际油气资源仍然处在起步阶段。从我国目前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实力看,还没有左右国际油价的能力,而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未来几年内将逐步开放国内的原油和成品油市场。因此,必须及早谋划如何应对世界石油市场格局可能出现的新变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