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原油定价为何失语?(8)

定价权博弈 作者:祝继高


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平抑原油价格

石油战略储备是石油消费国应付石油危机的最重要手段,所以西方国家都把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作为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的首要战略。目前中国的石油储备都是生产性库存。常输管线储存量为2~5天,铁路运输储存量为7~15天,水路运输储存量为15~25天,石油系统内部原油综合储备天数为天,没有战略准备性库存。而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石油储备均远远超过了国际能源署提出的按净进口量90天作为储备量的标准。所以,在石油储备上,我国与国外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只有拥有了充分的战略性储备,才能在国际的风云变幻和激烈斗争中站稳脚跟、取得主动,避免受制于人。所以,建立石油战略储备是有必要的。

对于我国,应从具体国情出发,建立形式多样、配合合理的石油战略储备制度,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安全需要。2008年年初以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曾一度持续高涨,并突破90美元每桶,创下2008年10月以来的新高。据国家发改委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国际市场油价震荡上行,年平均价格比2009年上涨28%左右。我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的讨论始于2000年。当年,我国原油净进口量为6 000万吨,对外依存度尚不到30%。但当时80%的进口原油却来自中东,进口依赖单一而漫长的海路。2003年油价走高后,我国的原油进口量也大幅攀升。2003年8 000万吨,2004年亿吨,2007年更是增长至163亿吨,2009年首次突破2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已多年超过50%。因此,建立石油储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变得越来越紧迫。2007年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中国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正式成立,旨在加强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建设,健全石油储备管理体系。决策层决定用15年时间,分三期完成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石油储备基地一期项目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城市,而在二期规划中,内陆地区将扮演重要角色。据了解,2010年,我国已经完成30天需求量的战略储备,2020年整个项目一旦完成,中国的国家石油储备能力将提升到约8 500万吨,相当于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这也是国际能源署规定的战略石油储备能力的“达标线”。

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降低原油依赖

如本书前面分析所说,这里的技术主要指原油开采技术与利用技术以及替代能源的研发技术。就目前来说,我们对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还应加强。尽管中国主力油田已经进入中晚期,但还有大量探明程度较低的地区,具有继续保持石油产量稳定增长的资源潜力。尤其是西部和海上,资源潜力较大,将成为国内石油产量增长的主要地区。黄海和中国东海大陆架的石油资源达亿吨,很可能成为继里海之后的全球第三大石油产区。目前中国油田平均采收率约为34%,采用三次采油技术强化开采,可提高到50%以上,从而大大增加开采量。

在能源利用方面,我们也是有很大潜力可挖的,我们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作为资源节约的有效手段,循环经济是我们应大力提倡的,这也是我国政府2006年资源节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发展循环经济是当今世界的潮流,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