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原油定价为何失语?(9)

定价权博弈 作者:祝继高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再次强调了,在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的情况下,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大力节约能源,科学制定节能规划,明确节能目标,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积极推广循环经济,倡导节能的生活、消费方式。同时,增强能源供给保障能力。不断稳步推进石油储备建设,开工建设国家石油储备二期项目。再者,需要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核电建设,促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并且大力开发太阳能,继续利用国际市场,加快太阳能发电技术研发投入。同时,因地制宜,有序发展生物质能等等。

资源节约虽然不是我国争取原油定价权的直接手段,但通过资源节约,可以降低原油依赖,减少我国的原油需求,在原油进口中掌握主动权。原油进口价格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购买或者少购买,价格低时,我们可以大量购买,以备不时之需,从而真正摆脱我国“越贵越买,越买越贵”的尴尬境地,为我国争取国际原油定价权创造有利条件。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价格机制的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商品基本上是国家统一计划定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许多市场都已经放开,大多数商品价格已经由市场决定。但对于像石油这样的垄断性资源来说,还缺乏价格竞争,石油市场还没有完全放开,国内原油基准价格由国家价格主管部门根据上月国际市场相近原油离岸价格加关税确定后公布,贴水或升水由购销双方根据原油运杂费、油品质量差价和市场供求等情况协商确定,所以国内石油价格往往比国际石油价格滞后一个月。我国的成品油价格也以新加坡、鹿特丹和纽约三地期货交易市场加权平均价格作为定价基础,根据基本杂税、关税及国家确定的成品油流通费用,由国家发改委确定并公布国内成品油零售基准价,再由中石化、中石油两公司在基准价上下8%的浮动范围内制定具体零售价格。从根本上说,这种定价机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它决定了我国石油市场价格的被动性和滞后性。令人可喜的是,我国已经开始在这方面有所探索。2004年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石油业商会(CCPI)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营石油企业在中国的新发展。中国民营石油企业的实力不可低估,它确实能够成为保证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补充力量,尤其是到海外进行石油贸易和开采。鼓励机制更加灵活的民营企业走出去是中国政府降低石油风险、开拓能源多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中国民营石油企业参与石油市场,对我国的石油行业发展是一个有益的补充,也有利于我国国内石油市场价格的形成。

当前我国石油价格的形成机制尚不完善,不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动,石油价格水平依然偏低,不利于节约用油,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必须妥善处理石油价格变动后的各方面利益关系。为此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完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和利益分配调节机制为中心的综合配套改革。这包括建立石油企业内部上下游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相关行业的价格联动机制、对部分弱势行业和弱势群体适当补贴的机制等。要坚持渐进式改革,反复权衡利弊得失和对有关方面的影响,积极稳妥推进,力争把改革的负面影响和不确定因素降到最低程度。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把改革的力度和社会的承受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取得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保持社会稳定。当然,这一系列的改革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引导。我们应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探索对中国能源发展有利的途径,进一步完善定价机制和改变两大集团寡头垄断格局,让国内的石油生产企业和消费企业以及经销商和贸易公司共同加入对石油价格的决定中,从而提供一个能够真实反映国内客观供求关系的基准价格,进而参与石油的国际定价。

利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好时机

当前金融危机与油价暴跌的背后,也悄然为中国夺下石油定价权开启了一扇门。“如果他们想要投资我们的石油和天然气部门,我想象不出我们会有任何的异议。”美国能源部副助理部长黑格博格在2008年10月中旬用这样的语言表示了美国对中国投资于石油天然气领域的欢迎。2008年中国受欢迎的局面与2005年中海油竞购联合石油公司的遭遇相比,不啻天渊之别。所有这一切,大幅度降低了海外资源开发投资政治性风险。时隔三年,美国政府对中国投资的口气何以变化如此之大?原因在于,经济危机和初级产品市场的下跌改变了海外投资者和东道主美国的谈判地位。这对中国石油定价权之路或许有些启示。

这次金融危机会对国际的石油价格体系造成冲击,以美元计价的计价体系可能将改变。石油波动是美元现象,我国要建立石油期货交易所,就应该逐步寻求与其他国家石油交易结算货币的非美元化。众多专家都认为,应推动人民币结算石油交易,并抓紧时机建立石油期货市场。

在具体方式上,继续加强国内勘探,即使现在不开发,国内已探明油气资源的增长也将增强我们对外进口的谈判地位;利用油价暴跌、不少产油国急需现金的时机,与对方签署长期供应合同以及投资开发协议;继续发展和提高我国石油期货市场的影响力。

作为一项长期的追求目标,只要中国奉行适当的战略,做好充分准备,那么石油定价权之路将不再遥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