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稀土怎样陷入价格困境?(6)

定价权博弈 作者:祝继高


随着经济的繁荣,一般来说产品的价格都要上涨。作为原料、能源等上游产品的价格,更是呈放大倍数地涨。近三四年来,我们就见证了石油、铁矿石、铜精矿等大宗原料国际市场价格的节节攀升,而我国稀土却落到了垄断了市场,却控制不了价格的地步。

2006年纯度为的氧化铈为18元/公斤,过去最高卖到30元/公斤;氧化钇为57元/公斤,过去卖到100~200元/公斤。20世纪80年代氯化稀土卖到日本的价格是15元/公斤,现在卖出去不过75元/公斤;氧化铕过去卖到7元/公斤,现在卖价仅为2元/公斤。就拿提价的氧化钕来说,它的售价最少应该在110~120元/公斤之间,才能够补偿镧、铈、钇和部分重稀土元素积压造成的损失。2006年之后,虽然经过整顿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部分产品价格得到回升,但是2008年氧化钕和氧化镨的价格又陷入了持续低迷。

稀土行业协会人士的共识是:全国30种稀土产品平均出口价格虽然均有所提高,但这只是表面的风光,因为从2005年5月开始国家取消了稀土企业的两项出口退税,同时大量压缩了出口配额企业名额。如果折算这两种因素,加上原辅材料及水电、运输等价格上涨等因素,中国稀土价格仍徘徊在低谷。

稀土价格为何低迷?

世界稀土消费市场比较集中,目前已形成中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美国和欧洲四大消费市场,其稀土消费量分别占世界稀土消费总量的35%、28%、20%和13%。

价格取决于供求关系,因此从稀土的供求关系中便可以分析出稀土的价格状态和走势。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稀土价格比较高,大量资金涌入稀土行业,新建和扩建了一大批冶炼厂,再加上上千家民营或私人大小矿点的一哄而上,使得中国的稀土总产量急剧增加,出口量也随之迅速增加。1990—2005年,中国的稀土产量由万吨增加到万吨,年均增长。2004年,世界稀土市场的需求总量为万吨,而供应总量却达到了万吨,其中中国的消费量为万吨,产量达到万吨。2007年以前,我国稀土产业还在困境中挣扎,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稀土产品需求大幅下滑,2008年上半年,全国稀土价格大幅“跳水”:原矿从万元/吨降到了万元/吨,稀土的标志性产品氧化镨钕从22万元/吨一度下降至万元/吨。2009年8月,中国稀土学会原秘书长王新林称,世界稀土产品需求大概为10万吨/年,但仅在中国,稀土产品生产能力就已超过20万吨/年,“供过于求一直是我国稀土产业面临的问题,从2008年年中至今表现得尤为明显”。

从以上数字不难看出,世界稀土的供应量远远大于需求量,因此势必造成价格低迷。同时,中国的稀土大部分用于出口,并造成了稀土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

由于中国的稀土出口量过大,且出口秩序混乱,导致国际稀土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稀土产品价格持续走低。而且中国的初级稀土生产厂有100多家,而国外的进口商只有那么几家,造成进口商“一单发百家”,而中国供应商则互相压价的恶性竞争局面。在市场价格低迷的时候,一些稀土资源稀缺的国家则趁中国出口厂家低价竞销之机大量购买,增加储备。美国从1999年开始停止开采本国的稀土矿,全部从中国购买。日本从中国采购稀土精矿以后,将其沉入海底以备日后使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