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稀土怎样陷入价格困境?(5)

定价权博弈 作者:祝继高


优势缩水,前景堪忧。随着全球稀土新矿带不断被发现,国际稀土资源格局悄然发生了变化,我国稀土占世界稀土储量的比重不断下降。20世纪60年代,仅白云鄂博稀土氧化物储量就占世界的90%左右;1989年美国《矿产品概览》统计,中国占世界稀土工业储量80%;最近,有专家估计我国稀土氧化物资源储量约占世界60%;国外更有人估计:“全世界具有前景的稀土资源储量高达6亿吨”,如属实,则我国储量占有率将降至15%。目前,许多国家因价格等原因停止开采本国稀土资源,转而购买中国的廉价稀土产品,中国稀土资源消耗不断加速。有专家分析,即使按现在的开采规模,我国已探明的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仅能开采14年,而包头矿的枯竭期约为50年。稀土业内一些有识之士“对于稀土资源储量消耗过快,特别是铽、镝等高价值战略元素流失严重,对稀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产业安全感到深深的忧虑”。一旦失去资源优势,稀土还有什么?

中国稀土的价格困境

让人伤心的现状

经济学认为,当某一方对一种产品的供应量占有一定的比例时,就会形成某种程度的垄断。也就是说,这种垄断可以影响产品的价格。如石油输出国组织在世界石油市场中的份额还不到50%,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左右着石油的价格。

然而,稀土却是一个典型的例外。中国拥有稀土储量、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四个世界第一,但是在世界市场却没有相应的话语权。最近15年以来,中国的稀土出口量增长了近十倍,稀土价格却下降了54%。同时,中国所生产的稀土产品多为低端产品,生产企业的利润只有区区1%~5%。

稀土价格贱如土的尴尬。我国的稀土资源,虽然占有世界95%的产量,但是在国际市场上却始终没有定价权。拥有丰富资源优势的中国稀土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尴尬,一方面,稀土产业创造了资源储量、生产量、销售量和消费量多个第一;另一方面,在绝对的市场优势下,中国稀土却只卖了个“土”价钱,如1990年中国出口的稀土产品平均售价为每吨136万美元,到2005年平均售价降至每吨7 322美元。

在世界高科技电子、激光、通信、超导等材料需求呈几何级增长的情况下,中国的稀土价格并没有水涨船高。一些来自稀土企业的代表说,按照目前的价格,利润率最高也就只能达到5%。

2005年,中国稀土初级产品产量为1187万吨,冶炼分离产品产量达到1039万吨。2008年,中国稀土矿产品的年生产能力已超过20万吨,冶炼加工年处理能力超过16万吨,产品产量和供应量均达到世界总量的90%以上。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稀土生产国,可是稀土价格还不是我们说了算,经常只能被动地接受。由于无法得到价格方面的准确消息和预测,这使得中国稀土出口的利润空间一直很低,甚至蒙受巨大损失。

中国生产的稀土产品主要是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和抛光粉等中低端产品,国内使用的高端产品则大部分需要进口。中国稀土产品出口,一直以低、中附加值的初级产品为主,初级产品出口量占出口总量的75%,而高纯单一稀土氧化物、高级稀土金属合金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仅占出口总量的25%左右。研究表明,在稀土产品的价值链上,稀土精矿、新材料和元器件的价值之比为1∶50∶500。中国丰富的资源蕴藏量和巨大的冶炼加工能力实际上是在替他人作嫁衣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