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当核心功能变成了穿插表演(2)

追逐高盛 作者:(美)苏珊·麦吉


无论服务费率是多少,做并购的这部分人总认为自己是华尔街的精英阶层。当公司其他部门的成员辛辛苦苦地承销股票、发行债券、一笔一笔地处理交易、设计新的金融产品、为担保债务凭证制定架构时,尽管他们的工作也能为银行带来丰厚的收益,但是在做兼并和收购业务的人们眼里,只有这个业务才是华尔街的心脏。“在我看来,在华尔街拥有最清晰头脑的人们根本不是那些做上市的人,也不是做债务融资的,而是我们这些做并购的,因为我们的工作是战略型的。”迈克·唐纳利直言道。唐纳利虽然因为他所效力的公司破产而丢了工作,可是很显然,他仍然骄傲地认为自己是华尔街的艺术家。“在这一行里干得好的人必须有极丰富的知识才能坦然面对企业客户所提出的各种商业、行业或是企业本身的战略问题。他必须有很丰富的技术知识,要了解会计规则的细微变化,甚至在专业法律方面都要经验丰富。而且他必须有极强的心理素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处乱不惊,做并购项目可是什么样的怪事都会发生的,”唐纳利解释说,“而且他还必须有特别强的说服力,这样才能在董事会上力排众议。就像传说中幽灵般的风笛手那样,任何人听到笛声都会跟随他去任何地方。要找到一个具有这么全面能力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所以他们才如此珍贵。”

罗伯特·格林希尔在1992年接手费舍尔的工作,成为摩根士丹利公司总裁,他就是上文所描述的那样一个银行家。驾驶着自己的塞斯纳小型飞机一个接一个地去参加客户会议,他和他的团队总是处在业界排行榜的领先位置。(这些都是由Dealogic公司或汤姆森路透数据部门这样的专业公司通过翔实调研和数据统计得出的,这些公司通常在每个季度末把投资银行交易的各种数据做成排名公之于众。各大投行为了争夺榜单前三名的位置,竞争极为激烈,这种对排名的重视直到现在都还是一样的。)可是到了1992年,并购业务却在不断萎缩,销售出身、主要负责上市业务的麦晋桁最终击败了格林希尔,把他从总裁的宝座上踢了下去。不久,格林希尔就辞职离开了摩根士丹利,先是和桑迪·韦尔一起建立了后来的金融大鳄花旗集团,之后又建立了自己的专业咨询公司。失去了格林希尔的摩根士丹利从此留下了一个永远没法填平的鸿沟,在这家知名投行里,再也没能出现一个像格林希尔这样能呼风唤雨的人物。

对于吉尔曼这位前摩根士坦利银行家来说,格林希尔的离开标志着这家银行的权力转换,代表长期战略合作的兼并与并购业务终于没能战胜代表短期利润最大化的投机交易,而银行管理层向短期行为倾斜,这一趋势并不只是在摩根士丹利一家发生的事。“自从网景上市之后,我们的工作就是每天不断地帮客户买进卖出股票,疯狂地赚投机的钱,同时我们也是这么操作银行自己的账户,什么所谓的投资银行,什么运作上市,最后都变成了流水线上的机械工作。”吉尔曼回忆道。

华尔街不可能自觉地洁身自好,严格地执行其看门人的职责。这个世界有着太多的变化,华尔街也只不过是面对这些变化作出反应,只是这些反应最终带来了一系列无法预知的后果。其实在网景上市之前,这种投机可能是投资网景的风险基金曾经设想过的,而最后由投资银行变成了闪着金光的现实。这些投行的总裁们不可能还想着恪尽职守地做他们的看门人工作了,因为看门所能赚得的利润早已不能满足这些不断扩张的金融大鳄们打造自己金钱帝国的宏愿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