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格蕾丝·凯莉|越完美,越讨厌

文艺犯 作者:王恺


她金发,没有缺陷的面孔,“经得起无情的灯光的强烈照射”,出身不算好,简单粗俗的费城富翁家庭,可是后天努力跟上了,经常是面无表情的高贵。所以,那阶段美国电影里面有公主气质的女性都归她扮演。

果然嫁得好——真正的国王,比起离我们更近的黛安娜,她更像高贵的灰姑娘,气质、容貌比后者都强大许多。当然,现实世界更势利,摩纳哥远没有英国那样的强大和话语权。结婚后,也就不免沦为小报上的当然女主角。国家小,可却是欧洲的销金窟,虚华、浮艳,用在别处都是批评词,用在她这里,却是绝对的褒义,哪里有几个人能真正接触那种丝绸般的生活?光艳到浑身都无懈可击。

当然,比起现在那些嫁个东南亚富裕土著都要招摇撞骗的三线小明星要可缅怀得多,也难怪有那么些人孜孜不倦地崇拜仰慕着,一点不嫌累。

只有希区柯克,在刚使用她的时候,就发现了她的问题——为什么一个完美得近乎不是现实存在的女人不招人喜欢?在《后窗》里,她是痴情而美貌的时装界人士,史都华代表导演向她提问:“你美丽,气质高雅,又这么爱我,可是,为什么我总觉得有点遗憾呢?”遗憾,肯定存在于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聪明美丽的女金领按道理应该是男人的恩物,可是这次,这恩物有点尴尬,她投入得过于激情。这是一部残酷的电影,里面有个细节,当她走进嫌疑犯的公寓,把被害女子的结婚戒指戴在自己手上的时候,史都华通过望远镜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可是电影结尾处,没有任何情节暗示他们会结婚。难怪特吕弗有点阴险地评价,这是一部关于幸福之不可能的电影。

几乎每部希区柯克的电影里,都有人对凯莉提出这样的质疑,尽管凯莉是希区柯克最喜欢的那种女主角类型:金发、美貌下藏着神秘而不可测的心计,褒曼和后来找到的金露华全是这种类型,不过显然,褒曼得到的待遇好很多。

《捉贼记》里面,法国小女贼对这个美貌百万富翁的女儿提出攻击——二十五岁,几乎就算是大龄剩女了——影片里反复无情嘲弄她的自以为是,渴望男人,找到了英俊男人就赶快想嫁,发现了一点线索又几乎冤枉好人,她那个苍老浮华的母亲,一个社交界的失败者,都比她聪明许多。

终于,在《电话谋杀案》里她几乎被杀死,丈夫终于发现了这个完美美人的道德缺陷,偷情原来是她的习惯——不过最后,导演还是原谅了她,我们都记得那轻轻过来开门的钥匙的声响。完美的容貌构成了谜语,希区柯克不能解释格蕾丝·凯莉为什么不让他那么喜欢,总觉得有点小秘密不通透,就给她设计了各种角色,可是也没有解释出来真正的秘密。

这次看《正午》,初出道的金发美女照样是眩目无比,可是,很快暴露了她的根深蒂固的自私——因为不想看见死亡,就决定离开孤独无援的丈夫,尽管后来她悔悟了,可是,那种冷漠、无聊,还是像《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面作者的感叹,他发现,他那完美的表姐的声音,“里面充满了金钱”。 

角色无疑是导演潜意识作怪,安排给她种种可供指责之处,不过,也许没什么误读,最简单的直觉就是真相。真人版格蕾丝·凯莉也许没那么多讨厌之处,可是,她越是完美,我们就越是讨厌她,也许这是作为普通人的心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