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王选的抉择(1)

方正之道 作者:王伟群


有人把他比作爱迪生——“只要你读过书、看过报,你就要感谢他,就像你每天用到电灯要感谢爱迪生一样”。

1975年那个春天,对王选来说,是不同寻常的。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希望的幼芽同样也在萌动。

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刚刚召开,周恩来总理指出了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那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未来。多少人因为终于又在新闻简报中看到周总理清癯的面庞、再次聆听他沉稳洪亮的声音而热泪盈眶。

但20世纪末的那个目标似乎还过于遥远,在1975年春天那个夜晚,当下班回家的陈堃銶说出“748”工程三个子项目的时候,王选却已经急切地开始选择自己眼前的目标了。

★★★

王选,1937年2月5日出生于上海,作为外贸公司会计师王守其家最小的孩子,王选受到了极好的教育,在上海最好的小学和中学上学,他始终是班里的尖子生。进入20世纪50年代,王选正值青春飞扬的年华,怀揣一腔报国热情,他没有选择留在上海,王选高考的第一志愿就是北京大学数学系。

“由于政治上太要求进步,又增加了一种比较幼稚的思想,认为上海资本主义比较严重,北京是首都,政治气氛好,东北是老解放区,人的觉悟也肯定高。我大哥也写信来,赞成我报北大数学系,所以我下决心离开上海。”

1954年夏天,王选和一起考入北大的同学离开了上海,他们是唱着歌儿走的,这是那个时代的年轻人都会唱的歌:

“再见吧,亲爱的妈妈,胜利的星照耀我们。再见吧,妈妈,别难过,别伤心,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

在北京大学上学的日子,所有的一切都那么新奇,所有的一切都那么激动人心,那里有最美丽的校园、最有学识的老师、最棒的同学们、最好的学风和最绚烂的年华,一条多么宽阔的人生大路在王选面前展开。他积极向上,每天都有着使不完的劲儿。

大二下学期,王选要选专业了。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是这样,大学前两年上基础课,后两年分专业上课。所以学生们会在第三年即将开始的时候确定自己的专业。这样的选择往往与他日后所从事的工作有着极大的关联度。

北大数学系有三个专业:数学、力学和计算数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