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王选的抉择(2)

方正之道 作者:王伟群


数学系有一个传统的现象,几乎所有的尖子学生都会选择数学专业,这几乎是最高智慧的体现。在数学之后,力学次之。而计算数学只是一个分支学科,北京大学刚刚建立这个专业,连教材都还不全,这还只是一个待垦的荒地。但聪明的王选却发现了“荒地”的优势:“越是古老、成熟的学科,越是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越难取得新的突破。而新兴学科往往代表未来,越不成熟,留给人们的创造空间就越广阔。”

还有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也在这个时候出现了——王选看到了我国刚刚制定的《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1956年1月,对于中国科技界与科技人员来说,是令人振奋的。毛泽东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讲话:“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

1月14日,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上提出了中国应该迎接“由自动化所产生的、在科学技术和工业领域里的新的革命”。并强调,中国要想有所前进,就必须在最近12年内赶上世界这个先进水平。

正是在这个时刻,经600名专家和苏联顾问约半年的论证,“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终于推出。《规划》把开创我国的计算技术事业等项目列为“四大紧急措施”之一。19岁的王选立刻被其中所描绘的远景震动了。

《规划》中“国家最重要科学技术任务说明书”中的第41项就是“计算技术的建立”:

“鉴于目前国家对于计算技术方面的需要非常迫切而国内原有这方面的力量又如此薄弱,组织方面的基本措施必须首先把一切力量集中使用,迅速建立计算技术这一门学科……在干部方面,特别应当着重于新生力量的培养。”

就这样,王选放弃了数学、力学专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计算数学。

“为什么当初选这个方向呢?我觉得我这个抉择的一个重要的核心的想法是:一个人一定要把他的事业,把他的前途,跟国家的前途放在一起,这是非常重要的。我当时选择这个方向,就是看到未来国家非常需要这个。我觉得把自己跟国家最需要的这些事业结合在一起,是选择了正确的道路。”

后来王选说,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重要的选择。

这一选择犹如幸运之星,两年后,为王选苦闷的心田照耀了一丝亮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