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再见了,谷登堡(12)

方正之道 作者:王伟群


★★★

后来,晏懋洵就发现,在西南这旮旯里,什么时候冒出了一支游击队,我们没抢到的地盘,都让他们从潍坊手里抢回来了。

再后来,晏就和张兆东到成都来微服私访,想看看是谁。

恰好这个时候,王豫川和刘晓昆也打算奔向“红区”,找激光照排的正根,因为做昆仑的代理,利润的大头都属于昆仑。

双方终于会师了,那时候北大新技术公司已经改成方正公司,王豫川的公司成为北大方正西南分公司。

★★★

1990年,他们在成都仿造未名山庄模式,开了西南片区激光照排系统展示会。当场签约17单!这是数千万的单子啊!

这之后,刘晓昆他们在成都人民广场那尊巨大的毛主席挥手的塑像后面,放上了成都第一块户外广告,上写四个大字——北大方正,耗资40万元人民币。

会师,意味着更大的战场。

有人曾经做过统计,说中国企业最多的是粮食加工厂,估计农村的作坊都算在内了,其次就是印刷厂,很多机关、学校、企业都有自己的印刷厂。所以,当各大报社渐渐吃饱的时候,边远地区、基层用户就成了他们的主攻方向。

“我有一年一共去了17次西藏。”刘晓昆说。

“到最底层去做销售,开着一个大车,我和司机两人,他晚上开车,我睡觉。天亮了,他睡觉,我就开始跑客户。记得有一次去重庆涪陵,拉了一卡车的货,有三台激光照排系统,还有很多汉卡和一些轻型打印机。我们一路走,一路卖,一路安装,最后一站是涪陵政府的印刷厂,最终把车里所有的东西都卖光了。晏老师说我这是乌兰牧骑,还让我们好好学习乌兰牧骑的精神。那时候正在放印度电影《大篷车》,我觉得我们就是大篷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