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喜爱辛词的爱国主义“壮词”(2)

毛泽东读诗:记录和解读毛泽东的读诗批注 作者:张贻玖


辛弃疾的另一首《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平侯。

对这首词,毛泽东至少圈画过两遍。标题的天头上,画着大的圈记。他还细心地在一本《词综》里把“列舰耸层楼”中印错的“槛”字改为“舰”字。扬州是南宋时扼守长江的军事要地,曾一度被金人占领,作为进一步吞灭南宋的基地。南宋主战派宰相虞允文率领军民奋力抗击,采石矶一战,金全军溃败。当年22岁的辛弃疾,正在扬州以北地区与敌人进行艰苦战斗。十七年过去了,词人路过扬州,与友人杨济翁、周显先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词。词的上阕,满怀豪情地追忆这段旧事,热烈歌颂当年南宋军队大败金人的英雄业绩,自己年轻时的爱国热忱。下阕感叹朝廷苟安昏庸,时光流逝,自己事业无成的无奈心态。全词具有一种悲愤慷慨的极强艺术感染力,毛泽东很爱读。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被明人杨慎称誉为“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这首词思想性强,艺术性高,风格沉郁苍凉,是辛弃疾最优秀的爱国篇章之一。毛泽东很爱读。全诗为: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黄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