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喜爱辛词的爱国主义“壮词”(3)

毛泽东读诗:记录和解读毛泽东的读诗批注 作者:张贻玖


另一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毛泽东多次圈画过这两首词,非常喜爱。京口北固亭在今江苏镇江东北,京口曾是三国时吴国孙权建都的地方。南北朝时,南朝宋武帝小字寄奴,也曾在京口起事,率兵北伐,战胜匈奴。宋武帝的儿子宋文帝好大喜功,任用只会口头谈兵的王玄谟,仓促出兵伐魏,结果惨败。辛弃疾登临京口北固亭,缅怀千古,心潮起伏,借景抒情,他通过赞扬孙权的武功,宋武帝战胜北方敌人的气魄,讽刺当朝软弱苟安,屈辱投降的可耻;又通过宋文帝错用王玄谟北伐失败的教训,暗示对当朝宰相■侂胄准备不足、草率伐金这种轻敌冒进的做法所怀有的隐忧。辛弃疾写作这两首词时,已经66岁,距逝世只有两年,他在词中以廉颇自喻,表示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理想,自己具有老骥伏枥,雄心不已的壮志。两首诗的创作风格虽不一致,但借古讽今,志在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思想感情则是同一的。熟悉毛泽东的田家英曾告诉臧克家说:毛主席某首诗的起头,是有意仿照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1957年3月,在一次由南京飞往上海的途中,当飞机飞临镇江上空时,毛泽东书写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并向同行工作人员解释这首词的意义和所用典故。这说明毛泽东不仅喜爱这两首词,而且对它的背景、历史、创作风格都十分熟悉。毛泽东还不止一次地手书过这两首词。

辛弃疾寄英雄的忧愤于词,长存悲歌慷慨之气。气势豪迈,这是他词风的主流。但他的作品中也不乏描写细腻感情的抒情写景内容。所以宋朝刘克庄称誉他的词:“大声镗■,小声铿■,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小晏”即晏几道,“秦郎”即秦观,两人都属北宋婉约派诗人。毛泽东对辛弃疾这些优美动人的抒情词,也圈画了不少。如《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