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们还需要什么样的电影(2)

我们需要怎样的电影 作者:唐丽君


“二十年前的香港那就是流行什么就拍什么,所以拍电影慢慢就变成了像炒房地产一样,哪块地会赚就买哪块地,好像吃泡面,水冲一下就可以了。”

——吴宇森

吴宇森: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电影产业发展得很好,戏也很多。但是数量是多了,质量还是不见得有太大的突破,有个性的、难得一见的电影比较少,反而是跟风的很多。作为电影产业整体来讲,我觉得是有一点遗憾的。今年,我们很难得才看到一部《艋舺》。

我也没有什么批判的意思,但是这种情况是很像二十年前的香港。二十年前的香港那就是流行什么就拍什么,很多人只是看到一个眼前的短暂利益,而没有看到长远的计划。所以拍电影慢慢就变成了像炒房地产一样,哪块地会赚就买哪块地,好像吃泡面,水冲一下就可以了。所以真正有导演个人风格的电影比较少。我相信这样的话对于电影产业只能维持一时。

大家也可以看看那些以前流行的电影,当市场已经达到饱和之后,当那些原来以为只有我们可以拍的类型片,外国人比你拍得更好的时候,市场就慢慢没有了,甚至连整个市场都没有了,就很难再起来了。因为我们的电影没有了个性,所以我们需要培养更多的年轻导演,让他们有不同的机会。那么应该怎样做呢?第一,我觉得我们的制片人、投资人应该有一个长远投资的计划,当我们看到一部《阿凡达》(Avatar,2009),让我们非常震撼、惊讶,甚至说我们以后都不需要再拍电影了,因为绝对很难超越人家。那么为什么人家做得这么震撼?是因为经过很多年的研究,花了很多钱去让这个导演摸索新的技术。那么我们有没有这个心?有没有可能这样做?当一个年轻导演有一个新的想法,有一个很好的创意,这些投资人、制片人是否可以看到这是很有个性的,并会引发电影创作新潮流,不管怎样就先投资他?当有一批年轻人想研发一个新的技术,不要说超越《阿凡达》,可能是一个新的技术,可以运用别人新的东西,来融合我们自己的旧的东西,或者是把我们传统的文化融合在新的技术氛围里,我们的投资人可以不可以来投资,让他研究二三年,让他去研发新的东西,为我们的电影带来新的视觉效果,我们国内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年轻人,谦虚肯学,他们对很多技术有很多认识,只是没有实践的机会。没有一个人真的去关切过他们。所以作为一个投资人如果要培养一个年轻人,眼光可以放得远一点,给他们投资,培养他们的信心,这样的话就可以直接培养一些人才,让我们对电影有不一样的看法。

年轻导演是需要鼓励的,但是也很容易走入模仿。所以我希望我们的影展,在选择、评审电影的时候不要再分什么类型,不要去分你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什么的,任何类型的电影都有它值得欣赏和鼓励的价值。我们不能把一些所谓的大片、所谓商业片排斥在门外,因为拍任何一种电影大家都有一个艰苦的过程,也需要特殊的创意。评审电影的标准应该是宽泛的、具有包容性的,也不要分一个电影一定是这样拍,或者是那样拍。电影一定是有一个艺术标准的。我来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某部电影里面有一个镜头是拍了一个人的背影,这个背影的镜头有五六分钟那么长,这部电影拿了奖。结果我们会年年看到那样的电影:一个拍一个人的背影的五六分钟长的镜头。为什么?因为很多年轻导演以为这样拍就一定会拿奖。看了上一个那样的拿了奖,结果每个人都跟着用同样的方式拍。每个人都这么拍的话对电影事业没有帮助的。人家看的是第一个这么拍的人,不是后面同样拍的人。其实商业片也是一样,有一个导演在拍摄惊悚片的时候开创了一种方式,用摇晃的镜头、振动式的镜头来拍,结果不管是好莱坞导演、欧洲导演还是亚洲导演,不管是拍武侠片、文艺片还是喜剧,也拿着那个镜头晃晃,看得很多人头晕眼花。大家以为这样拍就是潮流,就是现代。如果那些镜头你还要讲究、还要细分,已经是老套了。但这样的电影也是昙花一现。如果大家都这样弄,电影就变得更加没有个性了,这样会很快完蛋。

很多年轻人到电影学院去学电影,但他们没有机会去发挥才能,没有机会去投入拍摄工作,没有机会去参与这个行业;也有很多年轻人觉得电影是一个不安全的行业,因为他们很难有成功的机会。所以,很多人是付出了很大的心力、很大的创作热情去参与拍电影,他们也流血、流泪、流汗,也是经过很多的思考、很多的挣扎才选择出某些工作方式来参与创作。那么这些年轻人不管是得意的,还是失意的或者是参与一些艺术片的创作,他们都收获了一种成就感,他们都希望能被鼓励。不管是什么奖项,能给他们一个肯定,他们就会觉得参与电影工作是有意义的,是值得的。如果某些影展只侧重某一些项目,会让年轻人很失望,他们会觉得没有获得大家的认同,而认同对年轻人是很重要的。

所以我呼吁,我们的影展第一要注重怎样去鼓励年轻人,第二要注重透过怎样的方式给年轻人一个引导,告诉他们原来拍有个性的电影才可能拿奖,才可能获得冠军。也鼓励年轻人保持他自己的个性。我们在座有准备做导演的朋友,将来有机会拍电影的话,要拍出不同的风格,而不是学某一个人的风格。所以影展方面也要尽一份努力,也要坚持肯定自己的风格。这样对中国电影的评价会具备更强的客观性,中国电影事业也可以维持长远。谢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