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们还需要什么样的电影(3)

我们需要怎样的电影 作者:唐丽君


何 平:谢谢吴宇森导演。彭浩翔导演?

彭浩翔:我觉得吴宇森导演刚才说得很对,确实像他说的那样,有一些年轻的导演感觉看着有一个背影拍很久的镜头的电影也可以拿到奖,大家就去学他,觉得这样就是艺术电影。同时,投资人也有这样的问题。好像我们看到《阿凡达》赚钱,我们只看到《阿凡达》的结果,没有看到它前面花了十二年的时间去研究。比如说《阿凡达》还没有拍电影之前,就找了一个美国大学里专门研究语言的教授去一起开发《阿凡达》上面的语言,每个演员都去背这种台词。我觉得不管是新的年轻导演,还是投资人,都是一样的,不要把电影看得太简单了,不能只看到结果,而没有看到前面的过程。

现在在中国拍电影,很多原来不是做电影这行的人都来了。其实钱已经不缺了,但是我们缺的是既有想法又有长远目光的投资人。你不是说没有办法拿到钱?很多老板都会说:“多少钱都可以拿,给你3000万可以不可以弄出一个《阿凡达》这样的电影?”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他用的钱跟他想象的完全不是一回事。我觉得在现在的中国电影圈里,我们经常碰到的投资人都会有这样的情况,他们永远想用一个比较低的投资,拍出至少是他想像的《阿凡达》这样的电影,抱有这样很高的希望。

另外一个是我自己经历的,有一个煤矿的矿主来找我,说可以投资一部电影,要我替他拍一部艺术电影,他说:“最主要是我这部电影一定要由我女朋友主演,一定要去电影节走一次红地毯;你拍什么我不管,只要用我的女朋友当女主角。”我说我不能替你拍,因为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是有分别的,一些年轻导演一直以为非商业电影就是艺术电影,其实不是的。

何  平:谢谢,我们有请钮承泽导演。

钮承泽:各位导演大家好。我来跟大家讲一下我的感受,身为一个台湾导演,我是一个新导演,但是我是一个老演员。我一直演戏,因为没有电影演了,就去演电视,我记得拍完《小毕的故事》以后就遇不到这样的工作机会了。我总是觉得我在台湾电影里面得不到满足,虽然很多电影可以卖座,但是没有很好的制作态度或者是扎实的内容。所以我很困惑,是不是那些有很好的制作态度,有人生的真相,我们看了以后可以跟着笑、跟着哭的电影都不存在了,我那个时候17岁,我就说我要自己编、导、演,我以后要拍那样的电影。

我也常常仰望,因为没有戏演,没有钱赚,很彷徨。那个时候想说,为什么好莱坞的那些演员可以那么有尊严?年轻的我得出一个结论,因为他们有市场。没有关系,我们小时候,课本上也写着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那时觉得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可是现在这已经是清楚的事实,中国确实是世界的中心。

我会想,华语电影国度降临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努力,拍什么样的片子?就我个人的角度而言,我会觉得不要跟好莱坞去竞争科技,我觉得我们应该拍出人,拍出情,我们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有那么多的人,这里面有很多故事,我们应该竞争的是故事,不能竞争科技。科技可以拿来用,但是不竞争科技。这个是我努力的方向。

我觉得今天是非常让人期待的,可是也能看到隐忧。因为电影院不断地盖,票房不断地攀升,导致热钱涌入。所以可能会出现一个现象:有一些年轻人投资方看不到,或者是一些已经卖座的导演会有很多投资人找他,弄得他头很晕。这个事情要经过广泛地讨论,创作者要非常地小心。因为创作者很可能抵抗不住诱惑而放弃他原本的特色,拍摄出一些让煤矿矿主女朋友走红地毯的电影。我还要提出一点,是对于年轻创作者的提醒,不要以为拍一个十分钟的背影就可以得奖的。你也许不知道拍这个十分钟背影得奖的人,其实经过多少精心准备,有多少人生阅历。所以每个人应该拍出自己心里面觉得好看的电影,并且是要经过长久准备的,而不要去模仿。我对华语电影充满信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