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情报立国

情报战争:移动互联时代企业成功密码 作者:雷雨


情报力量传承:日本崛起神话继续演绎

情报立国

从明治维新到日俄战争,从中日甲午海战到“二战”爆发,日本以弹丸小国之力疯狂占领东亚、南亚次大陆、东南亚,完成了空前绝后的军事崛起。如果说这算是日本的初度神话,那么,“二战”结束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则是日本的再度神话,也可以称为日本的第二次崛起。

很长时间以来,研究战后日本经济崛起成了一门显学,不同领域的专家从各自的角度,分析了日本再次崛起的重要因素。

有的认为应该归结于日本政府重视教育;有的认为应该归功于日本科技立国的国策;有的归结于日本人的勤劳;有的则认为是外部环境为日本崛起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如美国的扶持,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爆发带动和振兴了日本的民族工业,中国放弃了对日战争索赔……但是,根本没有人提及隐藏在这些重大因素背后的更为重要的因素—日本情报立国的方针。

如果查阅日本战后关于政治经济方面的文献,或者翻阅将近50年来林林总总的经济数据和论文,都不可能查到明确提及日本“情报立国”这样的文章和字眼,尽管论述日本情报能力的相关文章并不少见。

这正是日本人的聪明之处。

一个不容诋毁的事实就是:伴随着日本军国主义崛起的情报战力,并未随着日本在“二战”中的战败消亡,而是变换为另一种形式,顽强地生存下来,并被发扬光大。

也就是说,日本成功地完成了强大的军事谍报能力向经济领域的复制和移植,这正是“二战”后日本经济翻天覆地变化的精髓所在。

当中国内战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日本已利用极短的时间建立起了全天候的情报网络系统。这不仅独步当时的世界,而且到现在还保持着相当大的优势。

让我们来追踪一下日本情报立国的足迹吧。

日本投降后,开启了美军占领日本的时代。美国在日本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吸取珍珠港的教训,取缔日本间谍机构。但是,这一举动并不彻底,还有一部分日本情报人员仍可以在美军占领机关的框架内活动。

1952年,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扶持下,日本政府成立了“内阁总理大臣官方调查室”,又称“内阁调查室”。这个机构完全是一个情报组织,直属总理府。下设警察机关情报系统和自卫队情报系统。

内阁调查室偏重于政治任务,旨在搜集、综合分析国内外有关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治安等方面的情报,为内阁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

内阁调查室除了本室成员亲自搜集或者要求相关部门提供信息外,还有权责成或委托社会组织,如研究机构、商社、民间社团、学术机构以及新闻界为其提供情报。这样一来,日本政府渐渐把情报网络做大,为向经济转移重心做好充足的智力准备。

情报力量在经济领域渐渐地活跃起来。情报本身的性质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前搞情报是为了打败敌人,现在则是为了发展经济,获得竞争优势。

有一项调查显示,从“二战”结束到日本“失落的10年”之前,日本所从事的情报活动中有90%直接用于发展经济。

重视教育,科技立国,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再加上无可比拟的情报优势,日本顺风顺水地完成了经济腾飞的重任。

或许,有一些小故事佐证了情报在日本经济崛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一次,日本某企业代表团到天津访问,会谈时电灯突然闪了一下,他们立即判定天津电力供应紧张。此后天津在购买日本电力设备时,日本人马上抬高价格,而且不愿做丝毫的让步。

还有一次,日本一巨商来华推销钢材,交谈时中方外贸人员无意告知将大量进口钢材,结果这位商家借故终止谈判立即起程回国,串通西方几个主要钢材出口国,猛抬价格,令中国损失惨重。

谈到情报,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用非法手段窃取,见诸媒体的也有很多间谍案,可是日本人的独特之处在于,根本不用非法手段,也能获取有用的情报。有人曾感叹,日本人的间谍技巧是天然的。

其实,没有谁的情报技巧是天然的,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只有日本“情报立国”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个日本人的心中和行动中,才会有所谓的日本人的“天然”间谍技巧。

日本人在情报搜集方面确有独特之处,往往能在别人不关注的领域获取情报。比如,如果日本人想了解一个国家某个行业的情报,绝不会跑到这个行业的龙头企业里去,而是去那些精干的小公司。在他看来,小公司的老板都是大企业的精英骨干跳槽出来的,往往更通晓行业内幕以及一些核心技术。

依靠这些娴熟灵活且出奇的情报艺术,日本建立了强大的经济情报网络,并将触角延伸到了世界的每一处角落。

毫不夸张地说,有日本人的地方就存在情报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